(天亞社訊)韓國籍傳教士黃錫模(Hwang Seok-mo)神父於2015年完成了在首爾修會總部擔任主任的職務後,向會長請求派他往東帝汶傳教。
這位57歲的司鐸是總部設在南韓的韓國殉道真福會的會士,他說東帝汶這個天主教小國吸引了他的注意,因為它是一塊培育他們修會精神和靈性的「沃土」。
黃神父向韓國《天主教和平廣播公司》說:「東帝汶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一個韓國殉道真福會計劃以其精神和靈修為亞洲地區作出貢獻,以及培育聖召的地方。」
在抵達東帝汶後,黃神父在海拔約1,500米的阿列烏雷基多地區的阿列烏堂區管理塞巴斯蒂安戈梅斯修道院,為約八千名天主教徒服務。
這位神父說,他一直追隨修會主保聖金大建的芳表,在這個東南亞國家傳播福音,並透過教育為社會發展作出努力。
該國的發展組織表示,教育和發展對東帝汶至關重要,東帝汶在20年前經歷了一場血腥戰爭後從印尼獨立出來。儘管自然資源豐富,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數據,該國約130萬人口中,約有42%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聯合國2018年的數據顯示,國內約32%的人口是文盲。
黃神父說,他的修會在這裡的使命是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教育環境,以回應人們的需求。
去年,該修會在卡梅爾建立了聖瑪利高中,該高中設有辦公室、禮堂、女生宿舍和電腦室等設施。學校從教宗慈善機構和傳教組織獲得了建設項目的經費。
黃神父表示:「修會在這裡最重要的工作是為孩子們創造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回應他們的困難和要求,以及他們迫切需要幫助的時刻。」他又說:「我很樂意回應他們的要求,並與他們一起生活。」
東帝汶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比南韓江原道約16,875平方公里的面積還小。
雖然是一個小國,但超過90%的人口是天主教徒,其宗教信仰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在阿列烏堂區,黃神父以全面的技能獲得當地天主教徒的高度評價。除了是一名司鐸和教育家,他還是一名工程師、護士和建築師,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各種幫助。
這位神父一直在管理他修會團體正在推行的住房項目,以支持當地的貧困和無家可歸者。
黃神父說:「對於那些有需要的人,堂區甚至以每戶3,000美元(折合約23,340港元)的價格為他們建造新房子。」
他與負責堂區下屬七個傳教站的堂區司鐸金民祖(Kim Min-jo)神父一起從事傳教活動。
黃神父說,適當的屬靈及牧養關懷,有助教會在時代的變遷中茁壯成長。他指出,該堂區下的一個傳教中心在2019年成為了一個成熟的堂區教堂。
這位傳教士說,他了解在1999年印尼獨立的內戰期間人們所遭受的苦難:「這裡是自內戰結束後,時隔24年再次舉行彌撒的地方。」
據估計,約有25萬名東帝汶男女和兒童在戰爭中喪生,當時印尼軍隊及其通敵民兵對被佔領的東帝汶的獨立運動進行了殘酷鎮壓。
該修會在建立了學校和住宅項目後,工作並未停止。傳教士們現正為聖德蘭中學的建設籌募經費。預計建設費用為2.8億韓圜(折合約19.8075萬美元、154.1萬港元)。
隨著建設的進展,當地的天主教徒也願意充當工人,以示他們的支持。
黃神父為孩子們設想了一個光明的未來,他們將在傳教士建造和經營的學校完成教育:「我們的目標不是建一所只頒發文憑的學校。我想創建一所能夠為孩子們灌輸真正希望和夢想的學校,並用這些夢想改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