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丙年常年期第廿七主日
「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我們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路17:10)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駕崩,讓媒體有機會詳細描述英國皇室的生活模式,包括他們眾多僕人的工作:管家、男僕、侍從,連風笛手,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管家。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傾向不使用「僕人」一詞,因為這詞常被認為有辱人格與尊嚴。雖然僕人曾是富有人家才能負擔得起,但今天的中產階級人士因忙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聘請家傭、廚師、保姆等成為現今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耶穌勸勉我們,要視自己為「無用的僕人」(路17:5-10),這為我們現代人聽起來是很離譜的。在原始的希臘語中,「Douloi」既指有薪的僕人,也能指作奴隸,這讓人聯想起過去的黑暗日子:這些人需要承受可怕與不公的工作條件及侍遇。值得記着的是,這可悲的現實,今時今日仍然存在着。據估計,全球約有五千萬人,生活於現代的奴隷制度中,而在過去幾年裡,從事強迫勞動行業的人數更急劇上升。
儘管「僕人」一詞具有如此負面的含義,但在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離世後,許多人將她描述為「最忠誠的公僕」,畢生為國家無私奉獻。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國葬禮儀上證道,說:「女王為這個國家、英聯邦和世上如此多人服務,其基礎就是她跟隨基督。耶穌說,他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瑪20:28)」他補充說:「熱衷服務的人在世上很少見。熱愛服務的領導者更少。但在任何情況下,當那些執著權力和特權的人早已被遺忘時,那些服務的人仍受到愛戴和銘記。」
我們現在能更好地理解,耶穌所指「無用的僕人」這般刺耳之話,其實意思只是「謙虛地盡自己本份」,而非要貶低我們自己。在天主的眼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寶貴的、無價的。為了我們的緣故,天主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斐2:7)。因此,基督徒也同樣該視「僕人」為一種榮譽,作為進入天主光榮的先決條件。我們被召叫去服務的環境,往往都是因人而異,而且很多時候不受我們控制。但是,不論天主把我們放置在哪裡,我們的服務態度都必須是一致的。
一個基督徒的君主,是一種僕人式的領導者,為了共同利益而忠於自己的職務。基督徒父母是僕人,他們必須為家庭的得益而奉獻自己的生命。基督徒的教師也是僕人,他們要為年輕一代的教育而貢獻自己的生命。所有職業都是不凡的,沒有一個職業是不重要,因為所有工作都能讓我們效法基督,去作為一名謙遜的天主僕人。
教宗方濟各曾對青年人說,「當我們發現天主召叫我們作某種事……可能是護理、木工、通訊、工程、教學、藝術或任何其他工作,這時我們便能夠竭盡全力,發揮犧牲、慷慨和奉獻的精神。我們明白到不應為工作而工作,工作應有其意義,使我們得以回應天主的召叫,一個在內心深處廻盪的召叫,為別人作出貢獻。」(《生活的基督》宗座勸諭 ,273)
我們當然不像君主那般重要,但透過聖洗聖事,我們每個人都受傅,去分擔基督作為先知、司祭與君王的職務與使命。不論我們的職業是甚麼,我們都是基督內的國王或女王。「為基督徒,『為王』就是『服務』,尤其是在『貧窮和受苦的人身上』,教會在他們身上,看到『她那貧窮和受苦之創始者的肖象』。天主子民按照這種與基督一起服務的聖召去生活,就能實現它『王者的尊嚴』。」(《天主教教理》786)服務確實具有「為王」的特徵。
謙卑地視自己為「毫無價值、無利可圖」的僕人,並不意味着認為自己毫無用處。即使在其年老體弱之時,伊利沙伯女王一直忠於自己作為公僕的召叫;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也是如此。當因為疾病、年老或其他問題,導致生產力下降時,我們在天主的眼前絕非無用的。基督拯救了世界,在髑髏成為我們的君王;那時,祂無能為力地把雙手張開,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就是祂君王的姿態。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當我們接受與接納我們每個人的十字架時,我們確實成為天主寶貴的僕人,並能更有效地建立天主的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