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芷芬
詩:
自父親節後,澳門整個城市處於防疫緊急狀態中,自己大部份時間都待在家中。突然其來的變化干擾了日常的生活,然而,卻因此多了時間和空間清理心靈之屋,使我能再連結於生命之流,感到難得的輕鬆與平靜。
留家抗疫之際,很回味在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贍禮的日子與妳的共聚。我們重訪那盆「聖母訪親」的日式插花,重温曾出現的人物,聆聽當時的對話,感受那段珍貴時刻賦予的力量,感覺正做「複習祈禱」。妳讓我留意到花藝老師的專注和定力影響着我。老師當下的臨在營造了一個讓我安靜下來的空間,看着他輕柔地塑造花材,我不期然地發掘到他與花材之間的神聖。花材甚麽也不做,靜靜地任由花藝師創作,最後成為一幅別緻的作品。靜默的觀賞中,我體會到寓居在我們內的聖神那份無窮無盡的創造力,要是我們願意與祂合作,「可不斷孕育出新事物。」(《願祢受讚頌》通諭,第80號)當我們談論着天主時,我們愈談愈深入,愈談愈雀躍,聖神穿梭在瑪利亞和依撒伯爾之間的場景再度臨現!
「不斷孕育」這四個字為我相當有共鳴。記得當年好友順利渡過一個危險的手術,我以插花的方式向上主表達感恩和謝意。聖神就巧妙地藉一個愛的行動,推動我把插花的經驗轉變為與天主的活潑關係,孕育了第一篇以花材為題的《情濃天地間》。往後的寫作中,我發覺天主願意藉着日常生活的經驗,讓我們了解聖神與我們天主子女的關係。透過第一手的自身實際經驗和恆常的回顧,祂使我們的生命不斷成長和發現。
妳提醒我寫作是天主給我的「塔冷通」,「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瑪25:29)是的!我衷心感謝天主的慷慨時,也體會多些聖神的扶助。在默思天主的事跡時,我向祂求恩把我的思路淨化,把「水」變成「酒」。每次,聖神好像極速搜尋器把零零碎碎的片段集合成祭品,呈獻給天主。
插花、寫作和靈修之間的美妙互動加深我對天主的喜樂關係,如妳形容,三者合起來是一個相當豐富的默觀祈禱。插花時,老師教我找出最觸動自己的花成為主角,按着主角的形態選取適合的花材搭配,用「少即是多」的原則去設計構圖。同樣地,寫作的過程中,是聖神引領我去留意一些吸引我的生活細節,依循祂提供的線路放膽向前探索。正因為聖神是天主的記憶,祂不斷幫助我想起天主在細節中的工作,賦予我明達之恩去感知祂對受造物的愛。一盆花擺放的時間只有數天,但加入思緒的發酵和祈禱的深化,插花的體驗可拉闊得更廣更深,以新的幅度欣賞天人合一的相遇。如神學家Walter Burghardt 所說:「long, loving gaze at the real。(默觀就是以愛的眼目凝望真相)」。
凝望着那盆日式插花之際,聖神,無限之愛的連結,帶我進入聖母的心,聯同依撒伯爾一起唱詩讚頌天主。那是一個既深刻又喜悅的祈禱經驗,當時我感到肚腹在跳動,胸口充滿活生生的氣,澎湃的感覺湧進全身。藉着身體的直覺能力,默觀顯得更具體呈現,更能細緻地品嘗,猶如天國臨於心田。福音由思想轉化成活生生的生活體驗!詩人與作家羅倫斯的說話仍迴響在心中:「我相信血肉之驅比理智更有智慧。身體無意識是生命在內心沸騰之處,我們因此知道是活生生的,能有力量探索靈魂深處,並觸及活躍宇宙的奧秘。」
在與妳交談的兩小時中,我感受到聖神用一種不能預期的方式引領着我們的心靈,邀請我們「以聖詠、詩詞及屬神的歌曲,互相對談,在【我】們心中歌頌讚美主;為一切事,要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名,時時感謝天主父。」(弗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