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今天禮儀中的讀經,向我們提出了一道根本的問題;而具體地說,這問題有時也以不同的方式來呈現:究竟有甚麼是值得我們投入終身去成就的呢?我們的心到底在哪裡?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到底是甚麼?無可否認,這些問題的背後,都是人生智慧的大哉問。只要大家平時有留意到的話,就會發現,《聖經》中的智慧文學傳統也經常在這些人生的根本問題中拉扯搏鬥:人生的意義究竟是甚麼?我們在何處才能找到自己的實現和滿足?這是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中的人都會細思的問題。基督的門徒們也不例外。只是他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卻恰如其分的反映出他們的門徒身份。
讀經一以及答唱詠重句所提到的,都是人生的短暫。這就是我們所有的一切,卻又這麼脆弱、這麼抓不緊。好似我們才剛學會活着是甚麼的時候,我們的生命便開始消逝。我們連好好地享受我們才剛發現到的人生真諦的時間也沒有。小孩就似乎沒有這個問題。他們看似是在恣意地活在當下;他們看似對自己的未來全無疑惑。在『小孩』的天真幻想與『大人』的幻想破滅之間,正是我們大部分人當下的人生,我們得以用來盡力圓滿地與天主以及其他人一起生活下去的人生。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完全地活出我們的人生,是因為我們以為,只有當我們得到了特定的成就,或者賺得到特定的名譽地位,又或者當我們得到某種財富的時候,我們才有資格去活出自己的人生。當然,為自己定下上述的一切作為人生的里程碑,本身並無不妥;可以它們並沒法保證,得到它們就會得到我們當初以為會得到的滿足。因此,假若是為了達到這些『人生目標』而不讓自己——甚至別人——好好享受人生中每天真真實實的生活的喜悅,我們便白白浪費天主賜給我們生命的每一天。
我們此世所有的時間豈只短暫,簡直轉瞬即逝。一眨眼,時間便流失了。當我們體會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很可能會怕,到最後,我們的人生甚麼也沒有。這樣的想法使人何等悲傷!這也說明了我們沒還有真正明白人生最基礎的一課:人的生命,就是要每天都好好的活出來!
生物要靠大地的成果來生活。人類也不例外。我們需要水和食物才能生存;我們需要物料來製作衣物和房舍。可幸,人類是藝術家,所以我們會利用大地的各種原材料,以新的方式來重新塑造它們。我們會製作工具,利用這些物料來使生活更舒適。大地的產物並不僅僅只是商品,更是人類生存和進步的必要元素。可是,它們卻沒有滿足人類心靈最深處的渴望。它們的確可以給予我們快樂,又能夠挑戰我們不斷進步,但它們最終無法保護我們不受生命流逝的事實所影響。在生命無常的面前,一切的物質都一文不值。每當大地的產物並不是用來提升大地上的生命的生活質素的時候,它們便失去了價值;畢竟,它們最終也終會腐壞、分解。生命的價值遠遠要高得多;而物質只是用來提升生命的質素。
明白到人生的短暫以及世間萬物的虛妄,我們便可看清,唯一值得我們全心投入的,唯一不是轉瞬即逝或如夢幻泡影的,只有我們藉着基督與天主建立的關係。儘管我們是由泥塵所造,有可朽壞的軀體;可是,我們已與基督結合,更已獲得永不腐朽的許諾。我們既已死於此世的虛幻,我們既已脫去了我們帶有邪惡欲望的舊有的自我,我們現在便能夠以一個新的我來活在這世界中:大方慷慨而非貪得無厭;願意接納他人而非停留在舊有的偏見之中。當我們全心投入基督之中的時候,我們便會發現,我們只要透過為別人付出我們的人生,便能夠把人生的稍縱即逝昇華。只要我們能夠這樣生活的話,我們的人生便斷然不會只剩下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