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江克滿神父逾越聖祭

(綜合香港公教報訊)嚴規熙篤會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江克滿神父,本月15日聖周五主懷安息,並在上週四在大嶼山聖母神樂院舉行其逾越聖祭。江克滿神父他生前對本地聖樂發展貢獻良多,所創作的聖樂膾炙人口,其中《主慈頌》更安慰了許多人的心靈。

逾越聖祭由聖母神樂院院牧高豪神父主禮,莊宗澤神父講道。莊神父形容自己與江克滿神父猶如難兄難弟:「我們都是在1961年一同進入聖母神樂院,一起同行61載,當時仍然是20多歲,修院只有我們二人是『廣東仔』、是少數來自香港、最後發永願的修士,一起為教會服務、唱歌及一起爬山。」

莊神父不忘與在場教友分享與莊神父的趣事,又指出十年前江神父的病況,已令他處於彌留的狀態,但最後竟然奇蹟地得到好轉,連主診醫生也不禁說道:「是你們的神(天主)救了你」。

他又表示,江神父的作品盛載了對聖母的孝愛、信仰的美善:「在2012年他出版《雅樂步履》樂集,收集他晚期的作品,同時也紀念他晉鐸40周年。他藉着歌曲表達對天主的愛慕、基督降生丶救贖人類的喜悅。

他續說:「《主慈頌》是江克滿神父於1968年作曲,我填詞,送給新婚的好友,讚頌天主的仁慈與永恆。那時我們在聖母神樂院的山上創作,江神父輕哼調子、我吹笛,歌就成了。想不到今日教友不論在紅、白二事裡均會詠唱。」他又表示,在經過多次的死亡關卡,天主最終讓江神父在本年聖周五離世,是一份恩賜,並祈願江神父能在天主聖三內得到永遠的安息。

香港《公教報》引述院牧高豪神父,指出江神父的作品盛載了對聖母的孝愛、信仰的美善:「在2012年他出版《雅樂步履》樂集,收集他晚期的作品,同時也紀念他晉鐸40周年。他藉著歌曲表達對天主的愛慕、基督降生丶救贖人類的喜悅。

高神父寫道:「江神父將一生真誠地奉獻給天主,他最喜歡的一段名言:『獲得天主是深深祈求中所得賞的至寶,尋覓天主是所有探險中最艱鉅的探險,愛上主是所有愛情中最偉大的愛情。』他對天主的愛和對人的愛皆表現在他的生活中和聖樂中,他留給我們的榜樣與讚頌的歌聲,卻讓我們難以忘懷。

江克滿神父家名江恩澄,1937年8月5日生於香港,與家人在聖公會諸聖堂受洗,在聖樂薰陶下加深信德。他早年入讀慈幼會的聖類斯學校,開始接觸天主教信仰。他在中學階段曾於中國聖樂院修讀音樂;中五畢業後考進師範學院,選修美術與音樂。其後他改宗天主教。

師範畢業後,江克滿透過友人認識聖母神樂院,萌生聖召,於1961年加入神樂院,之後跟從導師及院長學習拉丁文和額我略歌詠,1969年宣發終身永願。

1971年至1973年,江神父前往美國根德州的日色瑪尼修院接受神學培育,其間與當地聖樂家運用中國五音階調子,為《每日禮讚》常年期晨禱及晚禱對經集,並配上中文翻譯。

江神父神學畢業後,於1973年返回聖母神樂院,同年11月1日在李宏基主教手中領受鐸品。他在神樂院與會士合作為日課經配曲;1975至1979年其間,江神父先後推出三集《心曲集》,其後繼續發表作品集,他的作品亦收錄於《頌恩》和《心頌》當中。

1984年,江克滿神父獲派遣到台灣南投縣水里鄉,創設「萬福聖母院」,這所隱修院於1991年揭幕。江神父於1999年承美國加州的母院院牧之命,重返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並當選為院牧,三年後卸任。

江神父於2004年,前赴羅馬的維多利亞音樂學院深造聖樂,之後返回聖母神樂院,近年轉到黃竹坑的聖瑪利安老院休養。嚴規熙篤會籲請教友為江神父的安息祈禱。

圖片:Joseph Lam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