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給有耳細聽的你

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這是怎麼樣的喜訊?「但是,我給你們這些聽眾說:『應愛你們的仇人,善待惱恨你們的人;應祝福詛咒你們的人,為毀謗你們的人祈禱。」(路6:27-38)耶穌的話聽起來很殘忍、很不人道,因為祂並不是談論「有耐性地對待一名麻煩的同仁」,或「寬恕一個對我們做了可怕之事,但後來卻悔改的人」;耶穌所說的,是在忍受虐待的同時,即使施暴者沒有悔改,我們也要仁慈、憐憫。這是一個很難想像的情況。

不幸的是,不論以怎樣的方式,我們許多人都有被虐待的經歷,這讓我們深受傷害:家庭暴力、學校欺凌、有害的工作環境,甚至是性騷擾。

身為基督徒,該以哪種態度面對着這些「虐待」?最理想的,就是透過設定一些界線,來保護自己;這很困難的,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如此的力量或機會這樣做。強硬的界線能幫助受害者處於一個停止被虐、譴責/控訴施暴者的位置。教會清楚地指出,正義是和平與真正修好的條件,在過去困擾着教會的多宗醜聞後,我們汲取了這些教訓。相反地,報復並非正義,甚至會造成更多的暴力、墮入暴力的漩渦。

然而,大多數受虐的人,在無法與施暴者保持距離時,他們會因恐懼和感到羞恥而麻木,甚至癱瘓,從而變成被動的受害者。這些被動的受害者所承受的更甚:他們「活下去」的意願已經配得我們堅定不移的支持。

耶穌「轉另一邊面頰」的態度,與一名受害者所體會的無助癱瘓,是不同的。當我們細心閱讀耶穌受難始未,或許多聖人的一生,我們便不會覺得他們無助地屈服於施暴者。耶穌,以及跟隨祂的人,即使遭受極大的折磨,也甘願選擇維護他們的信仰及人性尊嚴。那些外在的限制及傷害——身體上或心理上的——沒有束縛過他們的靈魂,他們在苦難,甚至在死亡面前,重新獲得自由。他們完全地為了愛天主及他人(即使那些損害他們的人)的善,而選擇積極地奉獻自己的性命;這種態度包含了一種意識(不逃避)和自由(非無助)的元素,與被動受害者是完全相反的。

聖人們明白那些迫害他們的人,一樣需要憐憫和救贖。「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諸位殉道者通常都能與迫害者聯合起來,因為體會到自己的人性與他們的是一樣的:殉道者與迫害者都需要皈依、治癒、救贖,更需要一種能克服覆蓋靈魂內裡黑暗的大愛。整個人類都需要。

在一個兩極化的世界中,我們很多時都會對他人作出判斷:好或壞,朋友或敵人,贏家或輸家……耶穌的邀請總是用天父的眼光看着所有的人(即使是最敗壞的人性),從天主聖父的角度出發,那就是渴望拯救全人類,包括施暴者及受害者。耶穌的道理提供了一條出路去擺脫那影響我們生活與社會的暴力和受虐漩渦。

我仍然記得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2002年九一一恐襲後那段強而有力的話,以上主之名犯下的罪行更為可怕:「沒有寬怒就沒有正義,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教宗解釋「寬恕絕對不相反正義,因為寬恕並不表示免除陪損補過的的必要。毋寧說寬恕是正義的滿全[…]它是從深處治癒心靈的創傷。」然後他肯定地說:「其實,『寬恕』常常是以表面上一時的『失』,換來長期真正的『得』。暴力則恰好相反……寬恕也許看似軟弱,但要給予寬恕或接受寬恕,卻需要相當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勇氣。在某些方面看來,也許是縮小了自己,但它其實能引領我們進入更圓滿、更豐富的人性,使人散發出透物主的燦爛光輝。」(2002年世界和平日文告)

1996年,七位阿爾及利亞的熙篤會士被伊斯蘭恐佈分子殺害。其中遇害的院長德謝爾熱(Christian de Cherge)留下遺囑;我以這份遺囑的最後一句話作此文的總結。他對綁架殺害他們的劊子手說:「還有你,我此生最後一刻的朋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所作的是甚麼:是的,我希望此『謝謝』及『再見』能成為『天主對你的保佑』,因為在天主的臉上,我看到你的臉容。若合天主聖父——我們共同的父親——的旨意,願我們能在天國重遇,成為快樂的,被寬恕的『善盜』。亞孟。」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這可能不可當作一條誡命——不能強加在每個人的身上;但這肯定是一個邀請,也是一個可能的選擇,若我們敢有耳細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