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四主日
這主日的讀經主題,可以說是上主日的延續。事實上,假如我們只是聚焦於上主日的讀而忽略這主日的讀經的話,我們很可能會單從上主日的讀經中得出一個扭曲的神學觀念。上主日的福音選讀,只停在耶穌宣讀先知書的地方,並未交代之後耶穌如何解讀那一段先知書。上主日的讀經只告訴了我們,人們對聖言可能有的正面回應。至於這主日,禮儀則我們看到那些聽了耶穌的說話後卻作出使我們震驚的回應的場景。的確,對於天主聖言,人們所作出的回應,很多時候都是相當複雜的。
當我們熱心爆棚時,我們也許會義無反顧地對天主聖言說「是」,但事實上,這樣未經深思熟慮地回應「是」,往往最後都會事與願違。就算是一開始聽完耶穌的話後對祂讚賞有加的人,後來都打算把祂推下山崖。他們「轉軚」轉得真快!要不他們對耶穌說話的接受程度本身就很膚淺,要不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人的行動是何等矛盾。有多少次,我們實際上做了的,與我們原本所想差距多麼遠,又或者,有些事,無論我們多麼想把它完成,最後都仍要抱憾收場。又有時候,無論我們心底裏多麼欣賞一個人,但很可能出於害怕他們所顯出的、我們所無法控制的力量而反過來敵視他。
如此複雜的處境,正正在先知耶肋米亞的人生中出現。作為天主的先知,天主賦予他無上的光榮,就是當他仍在母胎時便已召叫了他。可是,他卻要與自己的民族抗爭,包括君王、司祭們,以及普羅百姓。那些本來應該接納他的人,最終卻與他對抗。當然,儘管面對着自己同胞的抵抗與反對,天主仍告訴他祂要保守他。對天主聖言說「是」對人生所帶來的衝擊,很可能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有時候,即使我們單純地渴望對天主忠信,我們的思考和反應也會超出我們自己的預計。了解到我們自身的人性軟弱,使我們自己灰心萬分。我們可以找誰幫手呢?誰會支持我們繼續前行呢?也許我們可以借用聖詠作者的禱辭:「我主上主,祢是我的寄望,//從我年幼時,祢就是我的仰仗。//我尚在母胎中,祢就保護我,//我出世以來,就仰賴祢!」
無論是耶肋米亞還是耶穌,都堪當作《天主教教理》中呼籲我們去作基督徒見證的模範:「基督的門徒不該只是保持信德,活出信德,還該宣認信德,滿懷着信心為信德作証,並傳揚信德:『所有的人都要準備好在人前承認基督,並在教會屢屢遭遇的迫害之中,追隨基督走十字架苦路』。為信德服務,為信德作見証,是獲救的條件」(No.1816)。
我們對天主聖言的回應,無論是心無旁騖地投入,勇往直前的氣魄,以及洞察人情世故的智慧,當然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最重要、最偉大的回應,仍舊是愛。儘管宣講聖言將困難重重,又可能會引起別人誤解,天主聖言也不可在這世上銷聲匿跡。無論是耶肋米亞抑或耶穌,就算他們面對着群眾的抵抗,他們都沒有退縮。相反,出於愛,他們更有勇氣地繼續他們的召叫。為了不要讓耶肋米亞一直擔憂下去,天主承諾會保護他的周全。耶穌在受到威脅時,並沒有過份地顯露出自己的力量,藉以展示出祂的忍耐和仁慈。他們都忍辱負重,這就是禮儀向我們展示出的榜樣,邀請我們地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