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以勇氣與希望迎新歲

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譯:Jasmin Yiu

丙年常年期第四主日

真是戲劇性的轉變!承接着上主日的福音,耶穌的「同鄉」——加里肋亞(耶穌曾受教養的地方)的人——都稱讚祂所說的話,並「驚奇他口中所說動聽的話」。然而,在更好地了解耶穌的訊息後,這些人竟然「都憤怒填胸」,更一度「拉祂到山崖上,要把祂推下去」(參閱路4:21-30)。究竟是甚麼,才會導致如此戲劇性的變化呢?

我也曾經對天主生氣。在這較小規模的農曆新年中,我們可能會因為過去一年,因新冠疫情所受到各種的艱辛,而對天主生氣。信仰是很容易失去的一份恩寵,特別是當我們面對人性上的悲劇;即使相信,但也未必信得隱固。

當天主拒絕我們的祈求,或拒絕迎合我們的思想時,我們很容易會對天主生氣。這種心態,均由我們的個人價值觀、政治理念、人際關係、經濟安全,以及期望着健康與長壽、文化假設(即我們的舒適領域)而組成。有人曾經說過,「宗教」和「信仰」之間的分別,就是在於它們如何影響這個舒適領域。

信德(信仰)總是涉及超越自我的需要,好能讓我們進入聖神的生命,而非再是以自我為中心。天主的一切作為,促使我們走出這個舒適領域,並向祂和其他人敞開心扉。試想想:聖洗聖事;聖召,祈禱,服務,使命,自我犧牲……這一切信德生活的層面,都是天主對我們跨越自我的邀請。只有當我們接受天主的邀請,並徹底地讓天主將我們轉變,成為更有愛心的人的時候,我們才會對信仰作出回應。

以一個有限度的角度來看,「宗教」是我們「自我」的延伸,而不是開放。在「宗教」的思維中,我們顯然是「為天主工作」,但只是為了在這個過程中肯定自己。福傳,變成說服別人去相信自己看法。愛德,變成讓人關注我們的好、我們的善心。祈禱,變成強化我們內裡那份「自我」的聲音。就如我們一方面說:「天主,我們相信祢」,但另一方面卻對天主說:「祢要做甚麼……祢要如何做……」(我們要天主聽我們的話)。

耶穌的同鄉疑惑地問:「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同鄉們都認識祂的家庭、祂的背景、祂的教育程度;但這些因素,與耶穌的講道、所宣講的新事物並不相符。他們的宗教信仰——主要是民族主義般的世界觀和文化傳統的混合——無法想像默西亞就是救贖計劃。這救贖的計劃,不只是天主給以色列的禮物,而是給全人類,包括以色列的敵人和外邦人。

對於他們的憤怒,我並不感到驚訝,因為我也曾試過假裝聽不到天主在我良心中的聲音,特別是太專注於工作時、在上網時;或在尋找一些藉口,去逃避應作的改變;或將他人的問題蓋過自己的問題,並視他們為敵人,而非視他們為兄弟姊妹。在這方面,教宗方濟各提醒我們「作為信徒,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有必要回到我們的根源,以便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欽崇天主、關愛近人,以免我們的某些教義在被斷章取義的情況下,最終成為對其他人的各種形式的蔑視、仇恨、仇外心理和否定。」(《眾位弟兄》通諭,282)顯然地,耶穌的同鄉陷入了這個錯誤。

在下主日的福音中,耶穌會召叫門徒「划向深處」並擁抱整個世界。祂將需要向他們「教育」這個使命,因為「敞開我們的心扉」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育」(拉丁文educere)詞源的實際意思,是「引導出」:耶穌的門徒(包括我們)也需要捨棄狹隘的自我、自私的思維及框架,並開始一趟能引導我們到達天主內心的恩寵之旅。

今天,基督透過祂的身體——教會——「教導」我們。教會經常挑戰人性,以避免和擺脫一種膚淺的信仰,好能與天主建立更深的關係;這份關係也需要對共同利益有一份承諾。只有團結起來、作為一個團體,我們便能達致這承諾。只有團結起來,我們才能找到勇氣與希望,好能跟隨祂踏入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歲,為每個人建立一個更美好的疫情後的世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