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為70萬兒童化厄運為恩賜

文:Robaird O’ Cearbhaill
譯:何紹玲

Christina Noble於1989為弱勢兒童創辦了以自己為名的兒童基金會,她來自都柏林,據她說都柏林是歐洲最嚴重的貧民窟,那裏早期的天主教生活暴虐無道。

她十歲那年母親便去世,留下她照顧其餘的七弟妹,但有兩個在嬰兒時期已夭折了;她酗酒的父親從沒有為這家做過任何事,就連食物也沒買過。

當Noble 的母親病逝時,她向天主祈求,若肯饒了她,她會去當修女。可是,事與願違,在她還未成年的時候,已要擔起照顧弟妹的責任,成為弟妹們的母親,最小的只有三歲。「我餵他們吃的,帶他們上學。我會在凌晨 4 點去市場,去取别人扔掉的橙子和包心菜,再回家嘗試煮來吃。」

因為她的父親是個酒徒,她絕望地肩起這苦差。「我試過逐家酒吧去找他,找到了我會說:『爸爸,回家吧』儘管家裏沒有吃的。」偶爾他會帶他們去沙灘堆沙堡,他常說:「天主已為你準備了大計劃。」似乎他沒說錯。    

可是不久當局便介入,Noble 這家立即起了另一個悲慘的蛻變,孩子被帶到孤兒院,隨即Christina便要和她的五個弟妹分開,更有人欺騙她,弟妹們已不在人世。她在學校被欺凌的事,可以從她的傳記網誌看到。

「跟着的四年,Christina被送到愛爾蘭西岸的一所學校,離東岸的家很遠。學校的修女們會說她母親的壞話,給她起名字、辱罵她,她和其他同學會被打;讓她相信她的弟妹們都死了。」

16歲那年,回到都柏林,過着艱苦的生活,她曾被輪姦並懷孕了,接着返回孤兒院,在那裏生下一名健康的孩子,本打算母乳養兒子,可惜不久兒子便被帶走,違反當初協議可留下兒子的意願。

她終於遇上好運了。她發現弟妹已死是個謊言,並在倫敦找到了她的弟弟。雖然如此,她卻遇到另一個悲慘的轉折:她結了婚,還有3名小孩,可是她的丈夫是有虐待傾向的。

然而,在1971年,她終於找到了改變她和許多孩子生活的靈感。

她在自傳《沒人要的孩子》(Nobody’s Children)中寫道,她做了一個夢,一個關於越南孩子受苦的夢。之後,她決定去那裏,去給他們幫助,她做到了。可是她的教育水平低,亦沒有任何贊助商的聯繫,起步十分艱難,但她努力和不斷作出新嘗試,結果,她創辦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國際慈善機構——Christina Noble兒童基金會。英國《衛報》的文章給她起了一個非常貼切的標題:「Christina Noble:一位改變了70 萬兒童人生的女士」。當然,到現時,實際數字豈止這數目。

Noble經歷過糟透了的貧困童年,但這經歷卻帶來意外收獲,啟發了她的靈感,去幫助被忽視、極度貧困的街童……這一切都記在自傳中。

就如《衛報》的文章所言:「她經歷了令人震驚的痛苦童年,是這個童年觸發了她幫助其他孩子的熱忱。」

當我們見面談論一部關於她生平的電影時,她說:「不論你是在都柏林的陰溝,還是胡志明市的陰溝,它始終是一個陰溝;我只想盡快讓孩子們走出陰溝,因為這裏沒有童年——每個孩子都應被愛、被擁抱,他們應得仁慈、溫暖的食物和一張床,他們不應該要擔驚受怕。

從《沒人要的孩子》中,她表露了她一直以來,都是以堅定的天主教信仰、愛心和無私奉獻去對待這些無家可歸的孩子,在她的

禱告中,她懇請大家支持被遺棄的孩子,而她那個夢便是動力的源泉。

「夢告訴我,要為這個嘈吵、負載疾病的窮國的街頭兒童做點事。可能你會笑,可能你會說那只不過是一場夢……只有愛爾蘭人才會把夢當真……信是來自天主的信息。或許你是對的,今天我不能解釋太多。我有一個夢……叫它直觀也可以,是這個夢呼喚我到越南,僅此而已。」Noble 補充說,她最先照顧的無家可歸孩子是兩名越南女孩,叫香和恒,她倆便是天主想我留低的最好見證;從這兩女孩,我體會到我是必須留下來。我不知道你是否信天主,但我覺得這是天主要我做的事。

Christina Noble 的博客作了個恰當的總結:「Noble 是位鼓舞人心的人,她的關懷體貼和無私,正是現代預言者的完美典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