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1982年, 首批來澳門服務的修女們,並在歡迎晚會上獻唱(澳門教區青年牧民中心提供)
【靜靜的來,靜靜的去】
留下美妙的足印 為瑪利諾修女感恩而寫
文:鍾志堅神父
一位教友看罷我寫在《號角號》線上英文版(印刷版的英文版號角報早前停刊)的My Salute to the Maryknoll Sisters後,大出意外地說:一向以來我只認識到YYY修女(會)作出的貢獻,現在才知道瑪利諾修女也為福傳和牧民做了很多工作。
按《澳門天主教手冊(2020版)》,教區有16個女修會。不少人接觸的相信只是熟悉的幾位修女,對在澳服務的個別修女會整體認識相信甚少,故不認識瑪利諾修女的人不多,不足為怪。
據資料所得,過去39年,「瑪利諾女修會(Maryknoll Sisters)」曾派遣過12位修女到澳門教區。1981年當時的高秉常主教邀請瑪利諾修女到澳門,首要為接替教區青年牧民中心主任之職,也授命修女們在黑沙環祐漢設立「黑沙環牧民中心」,開展在該區的牧民事工,成為祐漢區聖若瑟勞工主保堂的先軀;聖堂於澳門回歸前啟用。
到澳服務的這些美國修女(瑪利諾無論男修會或女修會會士都是美國人,故有美國外方傳教修會之稱),曾在香港和中國大陸服務過,對華人生活文化有相當經驗,由於她們懂廣東話,也因為她們大多數服務低下階層人士,所以到當時的澳門北區(大陸移民聚居的區域)服務,容易投入,她們親和的接觸,很快得到居民的信任回應。今天,2021年9月8日聖母誕辰慶日,留澳最後的兩位修女——賈修女和陸修女返回美國總院,靜靜地結束了修會在本教區服務的歲月。
對高主教的邀請的回應,設在美國紐約的總院派遣來澳的,有接替教區青年牧民中心主任的楊小薇修女,同行的有胡佩華修女和譚雅蓮修女,成為第一個在澳門的瑪利諾女修會團體,會院設在教區青年牧民中心三樓。楊修女(Sr. Paulette Yeong)出身社工,擅於輔導,在牧民中心接觸青年的工人,組織工友活動。胡修女(Sr. Dorothy Marie Bubner)是團體的負責人,肩負日常事務,及後受命於林家駿主教,到祐漢區開辦黑沙環牧民中心,是該中心的首位主任,開始聯繫區內的家庭、孩子和長者,在社區建立天主教會的品牌,吸引居民到牧民中心來。譚雅蓮修女(Sr. Arlene Trant)也在該中心工作,主要為聾啞人士提供所需的服務;後來更為他們成立社團,被政府承認,讓邊緣的社群得為社會注意。這個組織現在已成為澳門社會福利局受益的社團之一;而聖若瑟勞工主保堂的聾啞人善會至今仍十分活躍。
向瑪利諾三位先行者修女致敬和感恩!
給大家一個很妙的故事。接受了高主教的邀請,三位修女到澳北區視察的一天,在一間平民飯店進食午飯之際,譚修女察覺隔枱的幾位年青食客用手語交流,她本人也熟識手語,於是就動起雙手第一次和本地人交談。三位修女後來覺得這次偶遇很有意思,對留澳服務的心意,好像得到上主祝福一樣,就更欣然起來。
花地瑪聖堂教友對鄧修女(Sr. Mary Diggins)和安修女(Sr. Anne Marie Emdin)的印象更活現。大概是1991至1992年間,本人是花地瑪堂本堂神父,跟這兩位可愛的長者修女成立「金黃歲月耆英社」,關心和照顧區內的長者,讓男男女女的長者有交誼互助的機會,也提供到診所醫院的陪伴,讓長者們在金黃歲月裡有愉快的一段人生。安修女還有「剪腳甲修女」之稱呢,因為她為長者們料理腳甲!鄧修女則正氣凜然。她曾帶一位有白內障的亞婆到山頂醫院見醫生,醫生為亞婆排期八個月後進行手術,鄧修女老氣橫抽跟醫生理論,要他提早給病人做手術,要不然亞婆就盲了!結果鄧修女佔了上峰。
向誠心服務弱勢者的鄧修女和安修女致敬和感恩!
趙敏安修女(Sr. Mary Ann Junas)是黑沙環牧民中心的第二位主任。她和曾受訓練的社工把牧民中心的服務系統化,帶領中心的成員參加社區裡不同單位的活動,將教會的足跡帶入社群。除了帶動和開展牧民中心的服務,趙修女同時受命為協助教區美滿家庭協進會的自然節育計劃的顧問之一。
在過去39年期間,有幾位修女到來接任牧民中心的工作,也有幾位到來支援修會團體(按教會規矩一個修會團體至少由三位會士組成),當中有宗修女(Sr. Christina Marie Jung)、Sr. Anne Therese Leonard、Sr. Ruth Elizabeth Brielmaier、李修女(Sr. Marie Ann Lipetzky),和今天離澳的賈秀珊修女(Sr. Susan Carolyn Glass)和陸修女(Sr. Ann Louise Reusch)。她們忠於使命,在北區推動牧民工作,也在北區的天主教學校教授英語;接觸過她們的居民和學生,無形間看到天主教的身影。她們謙讓的服務,聯同早在北區福傳的其它修女會,為教區在祐漢區打下了基礎;瑪利諾修女留下了不能被忘記的足跡。
為以上各位在教區服務過的瑪利諾修女致敬和感恩!
各位瑪利諾修女,願妳們在澳門的服務,更豐富妳們修會的傳教經驗!
請妳們繼續為澳門居民祈禱。
我們為39年來同行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