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朝聖(4)靜觀默察

文:Joshua Un

這篇文章是「朝聖」系列的總結。想以這個四字詞語——「靜觀默察」來表達基督徒朝聖的精髓。

詞語當中,「察」字最為突顯其意思。「察」由「宀」和「祭」組成,前者表示庙宇,後者表示祭祀活動。造字本義有細看祭祀時顯示的神跡之意。試想,在教友生活中,參與彌撒聖祭,朝拜聖體,避靜退省,它們都要我們首先要靜下來。安靜不是為了配合禮儀,尊重場合。而是為了能夠細心觀看,在靜默中察覺天主的臨在。因為這些有形的事和物是一個標記,指向着無形的,形而上的本義——即是天主的恩寵。有趣的是,人在尋找恩寵時,絕不會離開「尋找恩寵的這份經驗」。這份經驗是獨特的,獨特是因為它發生在一個人身上。而又因為人能夠在自身經驗判斷出事物的概念。然而判斷的過程有許多,而我認為,唯有透過靜觀和默察才可能在雜亂的經驗中,找到那份無形的本義。

把這個思維放到朝聖之中,朝聖有一個無形的本義,透過朝聖的經驗,我們認出它究竟是甚麼。可是,哲學家康德可能會過來質疑:「你所認為的,只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幻覺,人根本沒可能抓到這個叫『本義』的東西。」朝聖,作為一個研究對象,它確實不能夠靠整合數據,然後分析,再代入概念,最後得到一個所謂客觀結果。筆者認為,這確是實證主義者的無知帶來的幻覺。康德確實看到人的極限,特別是人理性的極限。可是他選擇崇拜理性,希望在理性判斷中,找到一個最準確的框架。在人每次判斷時,就套上這個框架。起碼,對於康德來說,在無形的概念中,他能抓得最多,因為他把理性運用到極限。可是,朝聖根本不在於你能在當中抓到多少,而是你能接受多少。

朝聖的經驗是透過在旅程看到的種種標記,這些標記不單止是實在的教堂和石頭,還可以是禮儀活動;也可能是在祈禱中一份深刻的反省,一份對過去經驗的領悟。這樣的說法不是要將祈禱的經驗等同於整個朝聖的經驗,而是朝聖的本義是在這一系列的經驗中呈現出來。就如你能認出一個人,是有靠記憶、視覺、聽覺等等的經驗中判斷出來。但要認出主的臨在,我們不單靠這些功能。所以厄里亞先知的經驗是給我們最好的提醒,因為人不是在暴風中,地震中,烈火中認出上主,上主是在輕微的風聲中給人說話。能感受這份微風,就首先帶着一份對上「對上主憂心如焚」的心情——即是渴望遇上天主的心。帶着這份心情,在經驗中靜候上主的臨在,默察天主在你身上要行的神跡。

從現實出發,再回到內心。朝聖就是這樣的一個活動,當中的快樂怎能靠數據分析能找到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