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乙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復活期禮儀藉讀經向新舊信友所作的釋奧要理講授在本主日仍然繼續,要點是天主那份無邊無際的愛;正是這份愛使教會誕生於世,也是這份愛在這些歲月裏一直維持着教會,並不斷地強化教會,使之日益壯大。人類為天下萬物所定的各種界限,都無法限制天主的這份愛。天主的愛是普世的。而且,天主的這份愛能夠全然的改變我們。
天主的愛的無限,可見於祂早在我們堪當祂的愛之前,祂就已經愛了我們。事實上,正正是天主的愛使我們能夠去接受愛,並有能力去以愛還愛。愛來自天主;天主就是愛。在腦海中想到這句話,甚或宣之於口,是何等容易!然而,要真正參透箇中意義,卻又是何等困難!儘管最高尚的人間愛情,包括:親情、友情等,也有其不可跨越的極限。人間的情誼,熱情有高低,緣份有起盡。即使熱情未減,有時我們會因其他事或人分心;即使懷疑未生,有時我們仍然會覺得彼此之間的情誼並非百分百可靠。可是,天主的愛絕非如此。這份愛並無界限,卻恆久而又可靠。
「祂曾啟示我們說:『天主是愛』(若一4:8),同時,又訓誨我們說。愛德的新誡命是人類成全並改善世界的基本法令。於是,凡信認天主聖愛者,確知人人可以走上聖愛的途徑,而恢復友愛於全球的努力,並非徒勞無功。同時,祂還告訴我們說,這友愛不應只限於在大事上,而尤其應在日常生活中履行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第卅八號,第2段)。
人們談論愛,很容易會抽像得完全離地,或者詞藻華麗得內容只剩空洞。其實,我們只能從具體的行動感受到愛,認出愛的臨在。愛是恆久、忍耐,和仁慈;愛願意相信、愛有所希望,愛盡力容易和接受。天主的愛更是普世性的;祂的愛並沒有界限,這份愛把一切人都包括在內。天主的愛打破一切隔閡,包括是外邦人與猶太人之間的隔閡,包括奴隸和自由人之間的隔閡,包括貧窮的人和富有的人之間的隔閡,包括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隔閡,包括健康的人和病苦的人之間的隔閡,以及包括年青人和年長的人之間的隔閡。天主的愛沒有極限,沒有邊界:有分別不等於要分裂。
「以慈父的情腸關注人人的天主,立意要求所有的人組成一個家庭,要求人們以弟兄之誼彼此看待」(《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第廿四號,第1段》)。
天主的這份愛擁抱着我們,我們也逐漸為之轉化、改變。我們漸漸開始能夠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認出天主的愛的臨在。我們會發現到,我們曾經以為是不潔的東西,不過是我們對天主的真理並未全面認識所致。我們會發現到,我們曾經對宗教法律條文的執着,或者其實是靈修上的障礙:以為自己是靈修上的精英因而有意無意地看輕別人。我們看出我們曾經嘗試以我們自己所定立的慣常的界限來限制天主的愛。然而,隨着我們慢慢地被天主的愛所吸引,我們漸漸能夠真正接受那幫助我們渡正直人生的誡命:愛的誡命。
「愛在於受授。它是恩賜(cháris)。它的根源是天父,祂在聖神內生子、愛子。這愛從子降到我們身上,這是造化的愛,我們因而存在;這是救贖的愛,我們因而再受造。這愛是基督所啟示及實現的(參閱若13:1),它『藉着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羅5:5)。人既然是天主愛的對象,也成為愛的主體,便應成為恩寵的工具,為傳揚天主的愛,編織愛的網絡」(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第五號,第1段)。
身為復活的主的教會的一份子,無論我們在甚麼情況之下找到天主的愛,我們應為這份愛的臨在作證。我們必須承認,這份無邊無際的愛,被及一切國度,覆蓋所有的人。我們也應明白到,我們的復活節經驗內蘊含的大能,內在恩寵有其普世性。基督徒團體應藉包容的愛來為這份經驗作證。天主是愛,而且只要我們盡力地去實踐這份普世性、包容的愛,我們就會感受到,我們活在天主內,而天主也活在我們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