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週六(6日)下午從伊拉克烏爾平原返回首都巴格達,並於當地時間傍晚六點在大聖若瑟主教座堂主持彌撒聖祭。在上個世紀50年代,這座聖殿的奠基儀式和啟用典禮均由加色丁禮尤素福七世宗主教所主持,建築物內可容納4百多名信友。祭台左側供奉着一幅大聖若瑟抱着年幼耶穌的畫像。當天傍晚,教宗依循加色丁禮主持了感恩祭,禮儀中使用了意大利語、加色丁語、阿拉伯語、阿拉米亞方言、庫爾德語、土庫曼語和英語。教宗在用意大利語發表的彌撒講道中,點出了這台彌撒經文裡的三個關鍵詞:智慧、見證和許諾。
教宗首先指出,對智慧的尋求不斷吸引着世間男女。擁有更多渠道的人往往能獲得更多知識、更多機會,而渠道較少的人只能退居一旁。「如此的不平等在我們的時代裡與日俱增,這種情況令人無法接受」。然而,當天選自《智慧篇》的第一篇讀經卻扭轉了這個邏輯,強調:「卑微的人,還堪憐可恕;有權勢的,必受嚴厲的拷問。」(參閱智6:1-11)
而耶穌作為「位格化的智慧」,以真福八端帶來了這全然的翻轉。「貧窮的人、哀悼的人、受迫害的人,被稱為有福的」。偉大的不再是有錢人,而是神貧的人;不再是那些能在他人身上強加自己意願的人,而是那些謙和有禮地與眾人相處的人;不再是那些接受群眾喝采的人,而是慈悲善待弟兄姊妹的人。
教宗闡明,耶穌邀請人們去愛,此乃真福八端的核心。即使在世人眼中看似軟弱,實際上卻大獲全勝。在十字架上,經得起考驗的愛比罪惡更為強大;在墳墓裡,愛使得死亡灰飛煙滅。同樣的愛也讓諸位殉道者在試煉中取得勝利。教宗表示,在過去一個世紀裡的殉道者數量,遠比以往來得多。愛一直以來都是伊拉克基督徒的力量,他們為了耶穌的名字而遭遇偏見、侮辱、虐待和迫害。
面對逆境,常出現的誘惑有兩種:一是避之唯恐不及,二是以憤怒和暴力相對。因此,在革責瑪尼莊園裡,許多門徒倉皇逃走,而伯多祿拔劍相向。但是逃跑或拔劍都成不了事。相反地,耶穌卻以愛的謙卑力量改變了歷史。祂做出含忍的見證,這也是我們蒙召去做的事。天主以這含忍的見證實現諾言。
耶穌的智慧在真福八端裡得到實踐。教宗表示,耶穌敦促我們做出見證,並提供天主的許諾,諸如天國、安慰、滿足和享見天主的面容,保證賜下無比的喜樂,絕不叫人失望。這一切通過我們的軟弱和神貧來滿全,聖經的眾多人物,包括亞巴郎和他的妻子撒辣、梅瑟、聖母瑪利亞和聖伯多祿,都證明了這一點。為此,教宗勉勵伊拉克基督徒切莫在無助感和無用感中屈服,因為「天主恰恰想要在我們的軟弱中行奇事」。
在彌撒講道的最後,教宗方濟各為伊拉克基督徒和「我們時代」的許多見證而感謝天主。他們「經常遭到新聞的忽視,卻是天主眼中的珍寶」。他們「活出真福八端,從而做出見證」;他們的見證「有助於天主實現祂所許諾的和平」。
原文連結: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