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udith Sudilovsky(天美社)
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在約旦河西岸地區的鄉村伯達尼,一些婦女獲聘請製作蠟燭。計劃有助她們增加收入、幫補家計。這裡相傳是耶穌復活拉匝祿的地方。耶穌受難前,拉匝祿的姊妹瑪利亞用了昂貴的穗甘松香油敷抹耶穌的腳。那香油來自印度喜馬拉雅山脈,古時透過香料交易,引進聖地。現時,巴勒斯坦婦女用福音中被稱為「拿爾多」的穗甘松,再加入玫瑰、茉莉、蜜糖、龍涎香和其他精油製作蠟燭。現在穗甘松香油仍然昂貴,但比以前容易購買。
「保護聖地聯盟」(Pro Terra Sancta Association)在六月為婦女開設蠟燭製作工作坊,蠟燭會銷售給朝聖者和遊客。項目名為「伯達尼蠟燭」(Bethany Candles),是為期三年的「伯達尼好客計劃」(Hospitable Bethany Project)中的一部分。

「保護聖地聯盟」聯同推動女性發展的團體「Al Hana’a Society」邀請了15名婦女參加第一次工作坊,當中一半人獲邀開展蠟燭製作生意。負責統籌「伯達尼好客計劃」的哈姆丹(Osama Hamdan)解釋,現時沒有朝聖者,不能聘請所有婦女,但籌辦單位希望疫情好轉時,可以讓更多婦女工作。哈姆丹說:「我們正在為未來建設。如果我們只想今天,我們可能只會留在家中。」
25歲的里斯(Marah Abu Rish)四個月前開始製作蠟燭的工作。她原本在醫院辦公室工作,但因為疫情被解僱。哥哥和她是家庭的經濟支柱。里斯被解僱時,感到非常焦慮,甚至要住院。她說:「我是長女,需要供養我的家庭。當我被邀請來這裡工作,我和爸爸正在醫院,但我非常開心,翌日便來工作。」里斯嘗試製作不同款式的蠟燭,做過數年行政工作,現在她發現自己喜愛創意工作。她說:「我發現了自己,感覺像一個藝術家。我感到很自豪。」這計劃也包括讓這班伊斯蘭教婦女參觀聖拉匝祿堂。
「Al Hana’a Society」總監德密斯(Ola Abu Damous)表示,很多巴勒斯坦婦女不能出外工作,但蠟燭製作讓她們互相合作、賺取收入。60歲的德密斯是寡婦,獨力供養八個子女上大學。她希望蠟燭製作可以幫助其他婦女,不像她一樣經歷財政困難。
此計劃也包括開設網店,把蠟燭銷售到其他國家,以及在聖堂旁邊開設禮品店,但由於現時沒有朝聖者,婦女設計了另外一些蠟燭,主攻當地市場,可以用作婚禮或慶祝新生嬰兒的小禮物。里斯和其他年輕女士更透過Instagram帳戶「Lavender.Store9」,把蠟燭推銷到當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