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shua Yuen
死亡只是現世和永生之間的一個停頓。人無需畏懼,它猶如逗號一樣,它只是讓生命停頓了。
「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這是一副寫在香港跑馬地聖彌額爾墳場門口的對聯。有趣的是,這副對聯是一個死去的人對在世的人說的一句話。意思是無論如何,你我的身體早有一日都會歸於塵土。死亡是一生中不可避免發生的一件事。但是,這副對聯帶出了另外一個問題:那麼軀體歸土之後呢?為無天主教信仰的人,或許他們很難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又或者答案是,所有人都只是歸於塵土,沒有之後了。為有這個信仰的人,他們會相信,當現世的生命結束時,將要到來的是一個永恆的生命。亦盼望在這永生中,時時能與天主同在。顯然,前者對於死亡帶來的未知,感到不安;死亡成為了所有的終結。後者藉着信仰的光照,相信死亡只是一個停頓;死亡,你是會過去的。
由此可見,死亡在生命中有了一個角色。電影《Wit》(心靈病房)將這個角色揭示了給我們:靈魂、生命、死亡、永生、神,他們是密不可分的。電影導演利用文字符號,來表達出這段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引用英國詩人John Donne的一段詩,「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you shalt die.」。在戲中,主角在翻譯時,用了分號替代了逗號,在結尾用了感歎號代替了句號。因而教授指出了她的錯誤,且帶出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死亡只是一個輕輕的停頓,它的角色只是存在於現世與永生之間的一刻。它不是一個充滿着黑暗,等候着出現在你人生舞台的大反派。它只是一個過場,簡單地停一下,然後要踏入的是永恆的生命。
每一年的煉靈月,我都會花一個時間細心回味這部電影。因為它能夠提醒我,若現世的生命與永生是一句很長的句子,那麼死亡只是一個逗號,一個停頓。而天主的存在就像是這句句子的前後加上了一個引號,因為由始至終,天主都和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