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筆在言】還不是進補的時候

文:Joshua Un

還不是進補的時候。

你試過找好友訴苦嗎?許多時候,訴苦的那位很擔心聽到一句:「我明白你的痛苦。」可能,你在心中馬上會產生一個感覺:「你不明白!世上無人會知曉我在經歷的痛苦!」確實,即使我們有智力能夠探索事物的本質,但我們不能不承認,對於人的內心,我們只能夠細心聆聽。

哲學鼻祖之一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思想一直影響着人類的思想模式。當你準備要認出兩個物體時,你會嘗試找出它們的不同,去明白究竟是甚麼令到它是它。試想,亞里斯多德是你的好友,當你找他傾訴時,他可能會逐一細心地分析:是甚麼令你傷心?產生傷心的誘因是甚麼?為甚麼是傷心而不是其他感覺?他試圖表示出一個態度:對於你的傷心,我能洞若觀火地明瞭一切。但你想要的,只是這樣嗎?

若你找耶穌傾訴,祂又會怎樣呢?祂必然比亞里斯多德明白我們更多,甚至我們不說一句話,祂已經知道了。祂不急於告訴我們客觀事實的本質,而是安慰我們說:「我會細心聆聽你的感受,你告訴我吧。」許多受盡傷痛的人都很希望自己做一個「啞巴」去吃黃蓮,有苦只想自己知(雖這不是成語的本意,卻是一個生動的比喻)。耶穌就是這一位願意陪伴我們,陪伴我們划到內心深處,找到苦的根源的同行者。因為主總在人的良心說話,祂在那裡和我們密談。祂跟我們的關係不只在認知層面,因為祂不是一個「概念」(idea)。祂和我們之間是一份有愛的關係。因着這份關係,祂願意陪伴我們,我們願意讓祂陪伴。因為祂是一位有「位格」的天主,一位降生成人、與人能夠建立關係的天主。我不能愛一個概念,但我能夠愛一個人。

人的陪伴能解憂,知識能夠明白憂慮傷痛的本質,兩者缺一不可。我們需要他人的陪伴,是因為我們需要有勇氣地認識那個自己最不想面對的事實和過去。天主知道我們的軟弱,祂願意陪伴我;祂知道我們會有疑惑,祂會解答我。若訴苦的朋友再找你的時候,你可以說:「我在這裡,你說吧。」因為天主也是這樣聆聽我們的訴苦。

有兩句歌詞可以貼切地總結我想表達的意思:「為我好, 請不要說話全是教導。」

「為我好,或者只需好好的擁抱。」所以,天氣開始轉凍,但還不是喝雞湯進補的時候。中醫的智慧真妙!要進補,先排毒調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