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寶珠
聖雅各伯之路的並沒有一個標準的起點,但終點都是聖地牙哥,由於歐洲地大物博,遂發展了多條經典的朝聖路線(這從其向外擴散的黃線條標誌亦可看出):
長約775公里、最為熱門的法國之路——在聖祥皮耶德波(St. Jean de Pied de Port)經由庇里牛斯山通往西班牙北部之道路;
僅約121公里的英國之路——由英國橫渡英倫海峽,在西班牙境內Ferrol往南走;
由葡萄牙境內北上的葡萄牙之路,於里斯本開始約600多公里,若由波爾圖(Porto)出發則約260公里;
由西班牙塞維亞(Sevilla)開始,比較難走的銀之路,總長約966公里;
又或體力要求較高的北方之路(包含原始之路)由Irún出發長,約850公里等等路線;
人們按自己的時間、身體狀況等選擇從某一個地點出發,或以步行、騎單車、或騎驢的方式,取代遊覽車的便利,藉由每天的慢調步行,在旅途中經驗人事物,默想反思自我的不足和天主的恩寵,以補贖過往的罪過,到達聖地牙哥,朝聖者們更可以繼續走世界盡頭之路——步行90公里到達以往被稱為世界盡頭的菲尼斯特雷(Fisterra)。每天蓋章在朝聖護照上,只要符合最少步行100公里、或騎單車200公里,更能取得官方的朝聖證書。

現在走在聖雅各伯之路,較往昔星光引路容易掌握多了,因為不同路線的手機程式,詳列路程距離,可按照其建議每天走約20至30公里,又或按個人情況調整徒步距離,舉例來說,如法國之路被分割成32天的路程,但也有朝聖者27天便已完成;帶着簡單的裝備及背包,沿途跟着由Elías Valiña神父開創、用以指示方向的黃箭頭,走在樹林、田野、公路、穿越大城小鎮鄉村、每天約六至八個小時抵達下一站,住在稱作庇護所(Albergue)的朝聖旅館,休息、梳洗、進食、寫日記、參與彌撒、及反思所見所聞。長途的步行把我們從固有的生活模式抽離,除了挑戰身體外,更重整人的心思念慮,藉着每天簡單的生活,,與途上朝聖者或當地居民的相遇同行,把城市急促的節奏徹底摧毀,融在大自然的世界中,不難響起「我是誰?」、「我與天主的關係」、「我與大自然的關係」、「我與他人的關係」等問題。

「朝聖」——尋求心靈活力的旅程,透過身體的移動,讓心靈轉向神聖。「朝聖」——丟掉舊我,成為新人。「朝聖」——走在聖雅各伯之路上,彷如一個生命的小縮影,它代表每人生命的旅程,因為,生命本身就是朝聖之旅,人是過客,邁向響往的目的地,而目的地就是天主。聖雅各伯之路並不是容易的路,每天碰上不同的挑戰:日曬雨淋、風吹雨打、上坡的氣喘、下坡的壓力、加上路途遙遠、背包的負重、身體的不適和受傷、外地的文化差異、語言不通、食物口味的習慣不同、在庇護所忍受其他朝聖者的打呼聲和生活習慣,甚至不小心迷路等等,這些統統都是困難和阻力,然而,在每天堅忍的修練中,它淨化着我們的思言行為,提醒我們生活中要躱避誘惑、不斷選擇天主、選擇向善,帶領我們歸向那原始與簡單之美。聖雅各伯之路是一個召喚,只要願意揹起背包、以雙腳踏出第一步,以雙腳編出美麗的朝聖路,由聖神帶領,我們會發現,尤如厄瑪烏的道路上,耶穌基督和我們在一起,邊走邊聊……直至那繁星之地!

「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寬門和大路導入喪亡;但有許多的人從那裡進去。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瑪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