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林家駿主教
由「院聲」而「晨曦」
創辦伊始,篳路藍縷,院聲社務事事因繁就簡,出版的刊物實在談不上水準,而經濟拮据,尤為當年第一號難題。當時的修院院長阮振華,對院聲社備極關懷,慨然撥出一筆款項,作為刊物在政府註冊時的按金,又每月資助郵費30元正。修院當時學生人數甚多,維持費很重,實在無法多予資助,而當時的教區主教高德華對修生的中文教育未加重視,亦未嘗予以分文資助,院聲社的經濟困難可知。幸好社友晉鐸的人數漸多,每人多樂意按月捐助印刷費10元20元不等,再加上微末的訂戶捐輸,印刷費和郵費算是勉強籌措妥了。至於編輯、繪圖、製版、彩頁、增加篇幅、交際、交通、文具、參考書等費用,就需要筆者和發行部的高天予自掏腰包,或四出籌措了。還幸當時港澳區的華籍司鐸修女及會士,都深明文化傳道的重要,除了各盡全力去推荐這初生的刊物以外,還偶作「及時雨」般的捐獻,使院聲社預算從未出現赤字,實在大幸。
到1956年,院聲社已先後商得香港公教進行社、香港華人公教青年會、九龍德貞女中、香港寶血女中、香港猶達堂楊若望先生、聖心堂金日長先生、聖安多尼堂莫鉅榮先生、台灣彭石神父(繼之為吉朝芳神父)、新加坡何志仁神父(繼之為梁嘉恩和麥文傑神父)、印尼潘良清神父等協助,慨然擔任發行,銷路擴大,訂戶日增。又蒙崔樂其先生和馮華先生鼎力推荐,得蒙已故羅保博士及泰興總公司惠登綠邨電台及中央酒店長期廣告,每月平添經費150元正,加上澳門、香港和外埠的訂戶捐輸,院聲社經費比較穩定,當然更添上朝氣,便於1957年9月,即第三卷第一期,決定增加篇幅至28頁,改名為晨曦月刊,以求普及大眾讀者,而訂戶刊費依舊。
責任編輯:張天嘉,葉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