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urgical Mass Sheet
Year: 2019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二十九章:若翰威克里夫——是異端者還是改革先鋒
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若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 1328-1384)是十四世紀的神學家、教授和宗教改革家。很多人認為他是十四世紀時的超時代宗教改革先鋒,成就一如馬丁路德和加爾文。他在英國建議宗教改革,但該建議只在兩個世紀後才實現,並且是以另一方式進行。他所推行的改革運動被稱為魯勒廸運動(Lollardism)或威克里夫運動(Wycliffism),後世很多人認為它是胡斯教派(Hussites)以及後來各基督教派的先驅。他亦是首名於1382年,把拉丁文的聖經普及版直接譯成本土文字的人,當然這裡指的是英文。
【論盡家庭】(1.3) 家庭治療基本概念:理論是地圖
文:梁敬之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及認可督導 (3)理論是地圖 但最後,父啊! 還是你的照顧在駕駛,因為原是你在海洋中劃出了一條路線,在波浪中開闢了一條安全的路徑,表示你能救人脫離各種危險,連沒有技術的人,也能航海。(智慧篇14:3-4) 一對夫婦帶著一雙子女來見我。兩名孩子坐在父母中間。 我問:「你們為何來見我呢?」 他們面面相覷。坐在媽媽身旁的哥哥低下頭、默言不語。妹妹聳聳肩,只顧望著媽媽。媽媽給爸爸打了一個眼色,爸爸卻搖搖頭。媽媽厲了爸爸一眼,掃了兩個孩子一眼,嘆了一口氣,吞吞吐吐地說:「我們沒有甚麼大問題…就只是這哥哥懶惰心散、不努力讀書,每天只顧打電子遊戲機!我們不斷接到學校投訴他上課不專心,經常欠交功課。我帶他見過很多不同的醫生和輔導員、包括腦科、精神科及心理醫生。我們相信他患上過動症、專注力不足、血清素不足等病症。我們一家人都沒他辦法了……」
【聖言心語】四旬期第一主日(丙)
文: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福音 4:1~13 上個月我們剛慶祝了農曆新年,但「不幸地」這個星期就要進入重要的四旬期了。四旬期的開始,我們在額頭上領受聖灰,作為悔改的象徵。這是個警醒的時刻,提醒我們「原來是灰土,將來也要歸於灰土。」在四旬期第一主日的福音中,敘述了耶穌在曠野受到魔鬼的試探。耶穌的公開生活中曾在三個方面受到誘惑,被迫讓步妥協。這些誘惑也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出在我們的生活中。
【聖言啟航】毋忘上主
文:梁展熙 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在歐洲不少國家的城區,這星期天是嘉年華節。這是由於古時四旬期(以前俗稱「封齋期」)連續四十天都沒有肉食供應,而且懺悔補贖氣氛嚴謹,故古人欲在此前最後玩樂一番而來的民俗風情。 現代人的心態是「『玩』在當下」,但禮儀的讀經安排卻完全相反。按《申》的敘事,整部《申》其實就是梅瑟在帶領以色列民走過四十年曠野之路,到達應許之地的『門檻』並蒙主寵召之前所作的最後訓言。所以,禮儀略去了的本章(申廿六)第一節,梅瑟如是說:「當你進入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作產業的土地,佔領後住在那裏時……」。換言之,禮儀面對四旬期的心態,不是趁尚有時間而玩樂一番,而是把希望放在四旬期完結之後,基督徒也能在到達應許之地後,把本靠上主恩賜大地才結出的果實的首批回饋上主的慶典。
教理圖解 — 信經(八):天主的教會(四)
職務雖有區別,使命卻是一致的
四旬期各堂苦路善功
(本報訊)四旬期是一個更深入認識耶穌與默想其苦難,努力使生活「基督化」的時期,因此,各聖堂每週都有苦路善功的舉行。 各堂公拜苦路的時間如下:
李主教主持聖灰禮儀:要停下,才能看到救恩,懂得皈依
(本報訊)週三(3月6日)為聖週星期三,澳門各堂均舉行聖灰禮儀,並在禮儀中施放聖灰,邀請教友藉着禮儀的標記,在四旬期好好準備自己。
梵蒂岡舉行保護兒童會議 探討教會的「責任」、「問責性」和「透明度」
(綜合報道)「在教會內保護兒童會議」上週四至日(2月21日至24日)於梵蒂岡召開,共190位來自全球的主教齊集會議,一起就保護兒童、培育神職人員等議題上作深入探討及交流。 會議中的首三天,各地主教們均聆聽多位侵犯受害人(當中包括遭侵犯的神職人員)的見證,以及多位不同範疇的專家的講話;最後一天(24日)則以主日彌撒結束。三天的討論中亦圍繞着不同的主題,分別是「責任」、「問責性」、「透明度」。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CN/3/003/2019 教宗方濟各2019年四旬期文告:基督徒應活出悔改的「勞苦」 2019年的四旬期文告,主題為:「凡受造之物都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羅八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