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週五(31日)牧靈訪問羅馬尼亞。教宗一抵達首都布加勒斯特機場,總統約翰尼斯(Klaus Werner Iohannis)伉儷便在場迎接。黃白兩色的梵蒂岡國旗與藍黃紅三色的羅馬尼亞國旗隨風飄揚,兩名身穿傳統服飾的孩童向貴賓獻上鮮花。
檢閱儀仗隊後,在聖座駐羅馬尼亞大使毛里(Miguel Maury Buendía)總主教的陪伴下,教宗離開機場,前往總統府,在那裡出席歡迎儀式,會見總理登奇勒(Vasilica Viorica Dăncilă)女士,並向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發表講話,敦促他們攜手同行。在聖若望保祿二世到訪二十年後,貝爾格里奧教宗很高興有機會訪問羅馬尼亞這片美麗的土地(ţara frumoasă)。
教宗指出,共產政權一度導致羅馬尼亞經濟蕭條,孤立在歐洲其它國家之外,而今該國擺脫共產政權的壓抑已有30年。「透過政治與社會勢力的多元化、彼此的溝通、對宗教自由基本權利的承認,以及國家在更廣闊的國際舞台上的全面參與,羅馬尼亞在制訂民主計劃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
這個新時代帶來了成就和挑戰;諸如,數百萬人遠走他鄉尋找工作。教宗說:「我也想到有許多村莊的人口外移,居民大量流失,這些地區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削弱了那曾在磨難中支持你們的深厚文化和精神根基。」同時,教宗也向羅馬尼亞移民致敬,他們藉由自己的文化身分與勤奮,充實了接待他們的國家。
教宗敦促該國民政領導人擱置差異,好能推動更遠大的計劃,促進全體國民的公共利益。一個兼容並蓄的社會允許每個人分享各自的才華、理想、創意和勞動力。「如此一來,人人都能在公益方面成為主角,貧困弱小者不再遭人厭惡,被視為阻礙『機器』運作的障礙物,卻是有待全然融入社會生活的公民和弟兄姊妹。」教宗表明,窮人受到的待遇乃是「衡量社會模型真正美善的最佳指標」。
教宗最後表示,教會能協助羅馬尼亞把人性尊嚴放在政治與公民生活的中心,因為教會努力「為天主的行動作出吸引人心的見證」。「天主教會渴望成為和諧的記號、合一的盼望,並為人性尊嚴和公共利益效勞」。再者,「在建設羅馬尼亞這片美麗土地的公民和精神生活上,天主教會也渴望貢獻己力」。
教宗會見東正教宗主教:讓我們攜手同行為主作見證
到了下午,教宗到布加勒斯特東正教主教公署私人拜會羅馬尼亞東正教達尼爾(Daniel)宗主教,又會晤了羅馬尼亞東正教會常務主教會議的神長們,向他們發表講話。
首先,教宗向全體致以復活節的問候並衷心感謝他們的熱情款待。教宗表示,他以朝聖者的身份渴望在弟兄們的面容上看到主的聖容:「將我們聯繫起來的信仰紐帶可以追溯到宗徒時代,特別是伯多祿和安德肋兩位宗徒的聯繫,依照傳統是安德肋宗徒將信仰帶到你們的土地上。他們是血緣兄弟,尤其在為主傾流鮮血上兩人是兄弟。」教宗解釋,殉道的兩位宗徒提醒大家,在我們之前的這種「血的兄弟情誼」有如寂靜的活水,數世紀以來,從來沒有停止澆灌和支持我們的信仰旅程。
教宗指出,該國有許多不同基督信仰教會團體的弟兄姐妹有與耶穌基督死亡及復活的經驗,即使在近期也有許多殉道者,他們是我們和新一代人的「共同遺產」。這個共同的遺產要求我們不要與共享此遺產的弟兄疏遠,而要在基督内團結一致、同甘共苦。
教宗接著提及到前任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到訪促進了羅馬尼亞東正教徒和天主教徒的關係與對話,並先知性地開創了「攜手同行」的時代。要懷著記憶「攜手同行」,牢記我們的信仰根源,牢記天主為我們做的一切。並且要在聆聽天主聖言下「攜手同行」。教宗引用路加福音24章的内容解釋說,耶穌復活後,在前往厄瑪烏的路上顯現給兩個門徒,復活的主耐心地傾聽這兩位門徒的談論,幫助他們明白所發生的一切。之後,這位在分餅的時候被認出的主召叫我們去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講,許多生活在西歐的羅馬尼亞東正教團體和天主教教區有很好的合作。在許多方面,雙方的互信和友誼不斷發展,天主教徒和羅馬尼亞東正教徒感覺到彼此不是外人而是弟兄和朋友。
教宗最後講道,讓我們「攜手同行邁向新的五旬節」。為門徒來説逾越節標誌著新旅程的開始,雖然如此,恐懼與不安全感並沒有消失。直到聖神降臨的時候,宗徒們領受了講多種語言的恩典,以語言和生命為復活的主作見證。從復活節到聖神降臨是在天主之母的保護下團聚祈禱,呼求聖神的時期。聖神的火燒盡我們的差異,聖神的風掃清我們新生命道路上的阻礙。聖神是兄弟情誼的創造者,祂賜予我們「攜手同行」的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