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聖德蘭學校為持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學素質,中文科及數學科多年來都參與教育暨青年局的「內地優秀教師來澳交流」計劃,且於日前分別舉行中文科聯校觀課及全澳數學科公開課。
中文科聯校觀課出席者除該校語文科老師、內地優秀教師及教青局負責人外,還包括有三育中學、鄭觀應公立學校、氹仔坊眾學校之老師合共30多人。當天課題是《很大很大的爸爸》,由曹健瑜老師執教,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課文內容是表現父愛,體驗溫情滿屋,且定位學生情感思想認知感受,不應止於父母之愛,更需要家庭各成員共建的。因而在已有課文基礎上,補充現代詩《大爸爸和小爸爸》,引領學生自讀感受,豐富對溫情的認知,指導他們要做家的溫情天使。此外,更藉運用疊詞、讀寫結合,學習表達個人的感受。而教師良好的提問技巧、親切的態度,加強師生的互動,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效果理想。
全澳數學科公開課出席者除內地優秀教師及教青局負責人外,還有約60名來自本澳各校的教師。當天的課題是《平行線》,執教者是譚嘉輝老師,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所有的教都是為了學生的「學」,這是教師們的初衷。所以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需要緊緊圍繞學生,開展有效的教學設計。而《平行線》一課的教學,以學生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創設的圖案來進行小組討論,並藉各自的生活經驗和手中素材,進行歸類、分類思維。在小組交流中,學生透過互動交流、自主探究,把抽象的平行線概念自行歸納出來,以培養他們的空間想像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運用分類與比較的基本數學學習方法,而教師為學生搭建探究、發現的學習平台,引導學生學會在「做」的過程中學數學,讓學生經歷「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數學概念是怎樣形成的?數學知識是怎樣獲得和應用的?」的過程,更充分展現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成效。
課後,各友校老師均就課堂設計的理念、教學成效作出深入討論、積極的建議。而教青局代表表示透過聯校觀課、公開課活動之互相交流,有利於提升課堂技巧,彼此促進專業成長,值得延續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