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2/2018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聖灰瞻禮、新春、四旬期禮儀及守齋之安排(修訂版) (1) 聖灰瞻禮 (2月14日):該日當守大小齋,守齋之規定,請參閱以下「有關守齋之規定」。 (2) 年初一 (2月16日 四旬期內的星期五):當日寬免守齋之規定,須舉行「中華聖母」瞻禮彌撒,經文請參閱「天主教澳門教區瞻禮小冊子」。 (3) 聖灰瞻禮後星期六 (2月17日):當日須舉行「耶穌五傷」慶日彌撒,經文請參閱「天主教澳門教區瞻禮小冊子」。 (4) 年初三 (2月18日):當日須舉行「四旬期第一主日」彌撒,「候洗者甄選禮」則由各堂區自行安排。 (5) 年初一至年十五期間的星期五:豁免守小齋,但仍鼓勵教友作適當克己和善工。 有關守齋之規定 基督徒生活中的其中一項要務是補贖,即透過悔罪和克己實踐皈依。悔罪首先是一種信仰行為,目的是愛和皈向天主,否則就僅是形式主義而已。 為使整個教會集體遵守共同補贖,教會規定「補贖日期」。在此期間基督信徒應以特別方式專務祈禱,實踐虔誠、慈善和愛德的工作,並藉更忠信的盡本身的義務,棄絕自己。在普世教會內,「補贖日期」為全年每周星期五及四旬期。「補贖」包括大齋、小齋或其他可取代之的行為。 甲、 當守大小齋的日子:聖灰禮儀日及耶穌受難日。(*) 1. 所謂「大齋」是指每日只許飽食一餐,但其餘兩餐可略進簡單樸素食物。 2. 所謂「小齋」是指教友放棄取用熱血動物的肉類食品,而只進食樸素粗淡食物。 乙、當守小齋的日子:凡遇星期五,教友必須守小齋,除非該日適逢教會的慶節(即「節日」及「慶日」)或由教會鑑定後批准一些中國重要的民間慶節。 1. 在四旬期內,教友應先得本堂神父允許,方能以別的善功或祈禱去取代小齋。 2. 在四旬期外,教區當局已批准教友可特別用祈禱(如:拜苦路、念玫瑰經、聖經誦讀、參與彌撒等)或施捨(按每人能力捐獻給聖堂、慈善機構或摒棄過度消費等)去取代小齋。 丙、守大、小齋規則的年齡: 1.為小齋──信友由年滿十四歲起當守小齋; 2.為大齋──凡年滿十八歲,但未達六十歲,必須守大齋。 附註:牧者及家長應確保那些不受大小齋規定所限的人,能領會悔罪的真正意義。 丁、身體孱弱、患病者及孕婦等免守以上大小齋規定。 謹藉此敦請各教友,應在星期五發揮克苦、淡薄精神,避免在是日──尤其在四旬期的星期五──大排筵席或組織豐富餐會,以符合教會在星期五的齋戒傳統。 (* 2018年2月14日聖灰禮儀日;3月30日耶穌受難日) 特此公告 教區秘書長 馬嘉道神父 二零一八年二月七日
Year: 2018
LET MY TONGUE BE SILENED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教理圖解 – 信經 六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一)
教宗四旬期文告「四旬期是省察內心是否冷漠的最佳時機」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週二(6日)發表2018年四旬期文告,指出「舞蛇人」利用人的感情來奴役他們,道出現今社會的「假先知」給別人廉價的幸福,透過不義之財、虛幻的自由等,去盜取人們最珍貴的一切,包括尊嚴、自由及愛人的能力。 在這份於去年諸聖節(11月1日)簽署的文件中,以《瑪竇福音》的金句為主題:《由於罪惡的增加,許多人的愛情必要冷淡》。教宗解釋,此話出現在基督於橄欖山上、開始受難時所說有關末世的訓導。祂回答門徒的問題時,預言了一個大磨難,且描述了一個信友團體極易陷入的情境:在重大的考驗當中,假先知會令人誤入歧途;但福音的核心——愛,在許多人心中會冷淡下來。
各堂聖灰禮儀時間
(本報訊)3月14日(星期三)是聖灰禮儀日,為四旬期的開始。把灰抹在教友頭上,表示悔過與補贖,提醒教友信賴天主的慈愛,悔罪改過而重生。是日本澳教友當守大、小齋。現將各堂聖灰禮儀時間列下: 主教座堂:上午7時45分(中文)、下午6時正(葡文)、7時正(中文) 望德聖母堂:上午7時半、下午6時15分 聖安多尼堂:上午7時半、晚上6時半 聖老楞佐堂:上午7時半、晚上8時正(英文) 花地瑪聖母堂:上午7時、晚上8時 望廈聖方濟各堂:上午7時、7時半、晚上6時半 氹仔嘉模聖母堂:上午7時半(中文)、下午6時半(英文)、晚上8時正(中文) 路聖方濟各堂:晚上7時正 聖若瑟勞工主保堂:上午7時半
教宗方濟各呼籲2月23日為剛果和南蘇丹守齋祈禱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上主日(4日)於三鐘經祈禱後宣布,在四旬期首主日後的星期五(23日)定為「特別祈禱守齋日」,為世界和平祈禱。 教宗指,現今全球各地都發生持續不斷的衝突,特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的衝突最為嚴重和迫切:「面對世界各地衝突持續不斷的悲劇,我邀請所有信友及非信友,在四旬期首主日後的星期五,即2月23日,為和平守齋和懇切祈禱。」
榮休教宗親筆撰文向讀者回信 本篤十六世:體力慢慢衰落,但內心深處正朝向父家
(綜合報道)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一封罕見的新信件中,表示自己已處於人生的最後階段,雖然體力可能慢慢衰落,但自己身邊被愛與善環繞着,這也是他前所未有所想像到的。 意大利一份報章《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的讀者早前向榮休教宗致函問好,他週一(5日)回函給該報記者弗朗科(Massimo Franco)致意。
四旬期各堂苦路善功
(本報訊)四旬期是一個更深入認識耶穌與默想其苦難,努力使生活「基督化」的時期,因此,各聖堂每週都有苦路善功的舉行。 各堂公拜苦路的時間如下: 主教座堂─逢星期三下午3時(中文)、逢星期五下午5時半(葡文) 聖老楞佐堂:2月23日起,逢星期五晚上8時30分 望德聖母堂:2月23日起,逢星期五下午3時 聖安多尼堂:2月23日起,逢星期五上午7時(中文)| 逢星期二下午5時(葡文) 花地瑪聖母堂:2月23日起,逢星期五晚上8時正 望廈聖方濟各堂:逢星期六下午4時30分 氹仔嘉模聖母堂:2月23日至3月16日,逢星期五晚上8時 聖若瑟勞工主保堂:2月23日,逢星期五晚上8時
HAVE MERCY ON US, O LORD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聖言心語】 常年期第六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谷福音1: 40-45 癩病人(又稱作痲瘋病人)在早期是最可憐的人,對待他們的唯一方式就是隔離他們,不讓他們接近人群。為他們來說,疾病本身當然帶來了痛苦,然而最讓他們受苦與煎熬的是來自於人的判斷與不接納:「癩病人總是蓬頭垢面,衣服穿得破破爛爛,只要沒有痊癒,他一定是不潔淨的,所以他必須無限期流放在人群之外、單獨居住。」今天福音的場景是關於耶穌公開生活中在安息日所發生的許多事件其中之一。當時耶穌行走加里肋亞各地,在安息日進入會堂宣講,治癒病人並驅逐魔鬼。有一個癩病人來到耶穌跟前,他是如此絕望的在耶穌面前跪下,渴求耶穌:「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這一句撕心裂肺的求救聲背後,展現了他對耶穌驚人的信心!這句話的含義並不是要說耶穌只醫治那些他想要醫治的人,它要表達這個癩病人對於耶穌治癒力量的信心,只有耶穌能帶給他痊癒的希望!因為在那一天,這個癩病人已經親眼看見耶穌是如何醫治其他人。因著他的信德,耶穌對於他的困境深深動了憐憫的心;接著耶穌伸手撫摸了那人,他甘願冒著被人認為不潔淨、甚至被傳染的危險,也要和這生病的人在一起!這個舉動向所有在場的人傳達出強烈的訊息:耶穌和生病受苦、被孤立隔絕、和我們每一位在一起,他完全肯定、接納我們!當耶穌向癩病人說:「我願意,你潔淨了吧!」他立刻完全的被治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