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5日)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結束了以「天主十誡」為題的要理講授後,開始解釋《天主經》的含義,今次主題為「主,請教給我們祈禱!」(路11:1)
教宗表示,耶穌是一個祈禱的人,儘管祂的使命緊迫,又要面對衆人的許多請求,祂「感到需要離開人群,獨自祈禱」。耶穌不做祂的擁護者的「人質」,懂得拉開距離,不過於依戀人群。祂在傳教初期來到葛法翁,行了奇跡之後就到荒野的地方祈禱。
教宗提到,在《福音》的一些章節中似乎正是「耶穌的祈禱、祂與天父密切的關係在主導一切」。革責瑪尼山園的夜晚就是一例,在耶穌最後、最艱難的那段行程中,「似乎找到了祂不斷聆聽天父的意義。祂的祈禱確實有如運動員競技時的一種最後掙扎,然而卻支持了十字架的行程。」
教宗續說:「這就是重點:耶穌在那裡祈禱。耶穌在公開場合熱切祈禱,參與祂的子民的禮儀,但也尋找僻靜的地方,離開塵世的喧囂,來到能使祂進入心靈深處的地方:祂就是那認出沙漠的石頭和上到山峰高處的先知。」
教宗強調,耶穌在十字架上臨終時的最後話語也是「《聖詠》的祈禱,即猶太人的祈禱:祂用母親教給祂的禱詞來祈禱」。耶穌如同每個人那樣祈禱,但在祂的祈禱中「也蘊含着一種奧秘」,以致沒有避開祂的門徒的眼目。他們請求耶穌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
耶穌沒有拒絕門徒,不將「祂與天父的親密關係把持不放」,因為祂來到世界上正是為引領我們建立這種關係。耶穌「成為門徒們祈禱的老師,祂也必定願意成為我們祈禱的老師。我們也應請求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
教宗解釋說,「即使我們多年來一直在祈禱,我們仍必須學習祈禱!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向天主的祈禱是否真的是祂想要聽到的。《聖經》也提到那些不恰當、不受天主悅納的祈禱,例如法利塞人的祈禱。驕傲的法利塞人喜歡人們看到他祈禱並裝作祈禱,内心卻是冷漠的。耶穌稱這樣的人沒有成義,“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路18:14)。」
因此,「祈禱的第一步是謙卑,到天父面前說:『父啊!』再到聖母面前說:『請妳看看我,我是個罪人、軟弱的人,是我不好。』每個人知道對她說什麽,但總該以謙卑作為開端,請上主傾聽。謙卑的祈禱蒙受上主的傾聽。」
教宗最後邀請信友們在這將臨期重覆這句話:「主,請教給我們祈禱!願我們衆人都能有所超越,更好地祈禱。」 上主絕不會讓我們的祈求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