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梵蒂岡新聞網)正值波羅的海三國紀念獨立百週年,教宗上週六至週二(22至25日)訪問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今次是他上任以來第25次國際牧靈訪問。
教宗上週六(22日)上午抵達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獲立陶宛共和國總統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Dalia Grybauskaitè)女士到機場迎接。他在機場接受歡迎禮後,中午與總統、政府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會面。在這個機會上,教宗籲請格外關注青年,讓青年與民族的根基緊密相連,成為國家的主人翁。
他說:「立陶宛向來懂得款待、接納、包容不同種族和宗教的人群。人人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安居樂業的地方……他們都和睦共處,直到專制極權的意識型態傳入,粉碎了接納及調和差異的能力,散布暴力與不信任。」
立陶宛人有句諺語叫作「接納差異」。教宗表明,「透過對話、開放和理解,差異能轉化為東西歐相結合的橋樑。這會是成熟歷史的果實,你們人民所能提供給國際社會,尤其是給歐盟的果實」。
教宗最後總結道:「從過往汲取力量意味著格外關注最年輕的群體。他們若是與民族的根基緊密相連,他們就不只是貴國的未來,更是貴國的當下。當青年在一個民族內找到成長與工作的空間時,這個民族必將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建造社會與團體的主角,令所有人都能懷著希望,舉目展望明天。」
到仁慈之母聖地祈禱
當日下午,教宗到維爾紐斯仁慈之母朝聖地祈禱,與當地信徒首次會面。該朝聖地位於黎明之門,此城門是為保護維爾紐斯城而建造的古老城牆的遺址。1799年,維爾紐斯城被毀,但這城門卻被保留下來。教宗說,「這位沒有懷抱耶穌聖嬰的仁慈之母是所有人的母親,她在每個人身上看到她聖子耶穌的面容。」如果耶穌的圖像印在每個人的心中,每個男女會給我們帶來與天主相遇的機會。
教宗續說,「在我們因懼怕他人而封閉自己、修建高牆和障礙物時,我們最終剝奪了耶穌的福音,因為耶穌的福音帶領我們通往他人的歷史和生命。我們在過去建造了諸多的堡壘,但是今天我們覺得有必要互相注視,承認我們是弟兄姐妹,並懷著喜悅與和平的心情共同發現和體驗友愛的價值。」
教宗接著表示,由於交通的便利和自由行動,每天有很多人到朝聖地朝聖,他們中有立陶宛人、波蘭人、白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如此一來,很容易建立相遇的橋樑和眾人之間的團結互助。
教宗建議眾人向聖母祈禱,以建立一個能宣講耶穌基督的團體和有能力接納所有人的國度,一個選擇建立橋樑而非高牆,更喜歡仁慈而非判斷的國度。
教宗在結束講話時,邀請信徒誦念一端玫瑰經,並默想歡喜三端耶穌在白冷誕生的奧跡。最後,教宗將一串玫瑰念珠奉獻於仁慈之母,並頒賜他的宗座降福。
會見立陶宛青年:耶穌在生命中與我們相遇
教宗首天訪問的最後一項活動,就是在主教座堂前的廣場與當地青年會面。活動中,有兩名青年作了感人的見證,講述他們的親身經歷。
教宗說,生活並「不是戲劇作品」或是「電玩遊戲」,而是「真實和具體的」生命歷程。我們能在其中發現上主的足跡,因為天主經常在我們的生活中經過。天主透過那些在我們生命歷程中相遇的人,把祂的恩寵傾注在我們身上。教宗表示,「沒有任何人可以說,『只有我能拯救自己』。上主拯救我們,使我們成為祂子民中的一部分。」
教宗提到成聖時說,「成聖從相遇和與他人共融開始。別讓世界使你們相信獨行會更好。我們的真實身份必須屬於一個民族,一種共同行走、一起搏鬥、彼此相愛的身份,以及屬於一個家庭和民族的身份。親愛的青年,跟隨基督是值得的。」
教宗又勉勵青年,不要因為缺乏機會而離開自己的國家,反而要以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相遇來回應挑戰:「耶穌要求你們走出自我,但這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意義,讓我們感受到我們屬於一個彼此鼓勵、陪伴並獻身於服務的團體的一部分。你們不要害怕為了耶穌而做決定,接受祂的福音,福音的人性觀及人的價值觀。因為耶穌永遠不會離開我們的生命之船,祂一直在我們的生命道路上與我們相遇。」教宗進入主教座堂祈禱前,再次鼓勵青年不要忘記自己的民族的根基,並帶著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