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梵蒂岡新聞網)9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抵達了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繼續他牧靈訪問的最後一站。他一抵步後,在總統府會見該國政府當局和外交使團,並指出該國數世紀以來都以「聖母瑪利亞之地」這個稱號名聞遐邇,而這稱號不僅關乎該國歷史,也是國家文化的一部分。
教宗坦言,當談起聖母瑪利亞和愛沙尼亞,便會想到「記憶」與「結實纍纍」這兩個詞彙;他解釋,要作一片褓有記憶的土地,就要隨時謹記你們今天所獲得的一切都歸功於你們先人的努力、付出、精神與信仰。」
在某些歷史時刻,該國人民必須忍受痛苦與磨難,不斷「為自由和獨立奮鬥」。然而,在最近約25年內,自從該國人民在國際大家庭享有自己的地位,「愛沙尼亞社會便在創新、新聞自由、民主和政治自由領域邁出了巨大的一步」。
再次主持大公聚會
與在拉脫維亞訪問時一樣,教宗今次在愛沙尼亞亦到訪信義會的聖嘉祿堂出席大公聚會,與青年相聚。這座教堂的壁畫旁寫著耶穌的話:「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瑪11: 28)教宗表示,青年可以「在這段福音中找到共鳴」。
教宗對青年說:「你們年輕人也經常可以感受到,周遭的成年人不欣賞你們的希望與渴望;有時候,他們一看見你們歡欣鼓舞,就心生懷疑;而他們如果看到你們對某件事感到苦惱,就會把你們的情緒跟所發生的事扯上關聯。」
在以青年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準備過程中,許多青年「表達出渴望有人陪伴」,但教會抱持的態度有時讓成年人「比較容易發言、提供意見」;而成年人是「按照自己的經驗提出建言,而非聆聽青年」。教宗坦言,關於這點,成年人需要改弦易轍。
教宗最後談及愛沙尼亞的一首流行歌〈愛已死去〉。教宗表示,雖然許多青年看到父母不再彼此相愛,孩子覺得父母不再關懷自己,但是對耶穌的信仰告訴我們,「愛並沒有死去,它在召喚我們,並敦促我們向前邁進。讓我們祈求使徒的力量,好將福音帶給他人,拒絕把我們的基督徒生活變成記憶的博物館」。
問候受惠於愛德善工的人
當日下午,教宗在愛沙尼亞聖伯多祿和聖保祿主教座堂問候了受惠於愛德善工的人。愛沙尼亞宗座署理茹爾當(Philppe Jourdan)主教、主教座堂本堂、仁愛傳教女修會院長,以及修女們照顧的一個擁有九個孩子的家庭在主教座堂入口迎接了教宗。
教宗首先聆聽了兩位受惠者的見證,並感謝他們分享了修女們所活出的見證,強調修女不怕走出去,到人們所在的地方,成為天主與人親近、伸出援手的標誌。教宗又說,「愛能打破阻隔和分離我們的鐵鍊,愛能夠建立橋樑,愛准許我們建立一個大家庭,我們在那裡都能感受到是一家人。愛使人懂得同情和看重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