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福音1:6-8, 19-28
甚麼是喜樂?如何體會喜樂呢?聖保祿在讀經二中鼓勵得撒洛尼教會的基督徒:「你們要常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在堂區接觸不同教友,有教導、輔導、陪同、鼓勵與安慰等付出的時候,也常感受到教友分享的喜樂,在祈禱與參加彌撒、對天主堅定的信心、對堂區的歸屬感、在教堂服事上的投入,與在關心孤苦弱小者中體會「施予比接受更有福」等。
本人在十一月底前往彰化靜山做年度八天避靜時,記得隨著耶穌感謝的經文做「感恩的祈禱」時,當心裡借用耶穌對天父的感謝詞:「父啊!天地的主宰,我感謝你」開始祈禱,心裡不斷地湧出感謝,每一件感恩的事情都是那麼清晰與具體,以前聽過或已經知道的,不只是再次片刻繞過腦海、經由理性去瞭解,當進入內心感受時,再次體驗領受的喜樂時是如此具體與深刻,那麼豐富與真實,即使一些令人勞碌、曾經覺得艱辛難熬的事情,此刻再次回顧時,過去的辛酸已轉變成甘甜。
雖然身為神父,在牧靈服務中也常常不知不覺被社會的暗流牽動,跟著一股力量轉動著與忙碌著,在服務教友服事天主中,不自覺地受一套既存的標準牽引著,那就是要面面俱到,才是一位好神父與盡責的神父,而忽略了到底天主的旨意如何?事實上,天主更願意我在服務中多去感受他人的內心世界,多與人合作,邀請教友在祈禱與省察中主動與天主往來,甚於在各種工作中奮力不懈,或孤軍奮戰,與其為人釣魚滿足人的需要,不如陪伴人學習釣魚,與天主建立密切的友誼。
這反省幫助我去深入去問「我是誰?」,而不只是「我要做甚麼而已」,因為當我未曾深入察覺自己的角色時,與服事上的目標時,會傾向過度依靠人的努力,不知不覺忽略了天主的旨意,遺忘他是主宰、他在主動領導著,他並以不同方式對人發言或與人往來。福音中,洗者若翰面對耶路撒冷宗教領袖的使者的詢問,他不膨脹自己,瞭解自己不是救世主、或不是強有力的先知,而只是曠野裡呼喊者的聲音,自己的角色不是來成就任何豐功偉業,只是藉著水洗,使人認出「一位站在我們中間,卻不被人認識的主耶穌」過去曾經努力工作,卻少有時間去聆聽福音中耶穌的聲音,難怪當我讀到撒慕爾先知的話:「上主豈能喜歡全燔祭和犧牲,勝過聽從上主的命令?聽命勝過祭獻,服從勝過綿羊的肥油脂。」時,真是如雷灌頂,期許自己成為一位順服的牧者,方能彰顯天主的作為,讓天主自己吸引人走向他,而不是一味地好心熱誠或賣力服務,反而阻擋人與天主相遇的機會。在將臨期中,邀請所有弟兄姊妹與基督的方式同步,讓我們在祈禱、服務與讀經中,注視上主對我們伸出的手,不讓層層分心的事務阻攔我們的注意力與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