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8種方式默想基督苦難 助你準備辦妥告解

四旬期是一個很好的時間,去好好準備辦妥告解,特別因為天主教會法典有這條「每年復活節至少辦一次告解與善領聖體」的明文規定。 四旬期的禁食、懺悔與靜默精神,很自然地為修和聖事及聖體聖事,提供了一條正確的途徑。由於四旬期是專注在基督苦難與死亡的時期,以準備他的復活升天,默想基督的苦難是一個非適合的方式,去省察我們所犯的罪過、喚起對罪過的痛悔之情,並決意定改,至少滿全這兩項(辦妥告解及善領聖體)的規定。

當然,這只是最基本的規定,作為基督徒,我們不能只為了遵守規定,而是基於我們對耶穌的愛而作。以下列出了有關默想基督苦難的八種方法,當中包括聖人撰寫的,亦有是基督透過私人啟示的方式,這些都能有助準備妥辦修和聖事。

一、基督苦難最重要的默想,就是從天主靈感的聖言找到,特別是在福音堂中。宗徒對基督痛苦有幾種不同的描述,所以閱讀它們(特別在聖週內細閱)甚有幫助。幾位先知亦有預示基督的痛苦,當中最著名的預言包括在《依撒意亞先知書》中「受苦的僕人」中、特別在(依53)中可以見得。

二、真福紐曼樞機撰寫了一篇關於基督在靈性上受苦難的論文。因為耶穌基督既是天主又是真人,紐曼樞機深入分析了基督內心的痛苦。

三、數碼科技對於基督生死的描述提供了很好的默想方式,特別是利用視像的方法來描述基督為贖罪而犧牲。一些後優秀的電影,包括米路.吉遜(Mel Gibson)的《受難曲》,是根據聖經及真福安納.嘉琳.庵慕烈(Blessed Anne Catherine Emmerich)的神視;以及《納匝納人耶穌》和《賓漢》等電影。

四、主耶穌對聖女博天娜的揭示是一個最及時的默想,特別在他對所有罪人顯示天主慈悲的描述,「只要他們尋求,他渴望顯示天主的慈悲予所有的罪人」。這些默想也很適合在四旬期與聖週閱讀,以準備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所訂的救主慈悲主日(復活節後主日)。救主慈悲九日敬禮於耶穌受難日(聖週五)開始,所以在四旬期作這默想,以獲得更多的恩寵,是最適合不過的方式。我們都該轉向救主的慈悲,特別我們在準備修和聖事的時候,正如主耶穌告訴聖女博天娜說,「當你們準備告解、我慈悲的泉源時,我聖心所傾流的血和水會流進你們的靈魂」、「每次你們告解認罪,以完全的信靠全心全意沉淫在我的慈悲當中,我就能將我的恩寵傾注在你們的靈魂上。當你們走近告解聖事,要知道,我自己在那裡等著你們。我隱藏在告解神父身上,但我自己是唯一在你們靈魂中行事的那一位。在這裡(告解亭),靈魂的痛苦能遇見天主的慈悲。」(1602)

五、瑞典聖畢哲(St. Bridget of Sweden)的15首禱文為耶穌的受難提出了很深很大的反思。一整年虔敬地誦念這些禱文會有不少許諾,全都是主耶穌顯現給聖女畢哲的,但即使偶爾誦念都是一種極好的方式,去幫助信友在四旬期內好好準備善領修和聖事。

六、由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撰寫《納匝肋人耶穌》系列,是一套極佳在四旬期閱讀的靈修書籍。教宗所提出的基督史,在歷史學及神學上的一個極緻的研究,透過耶穌的出生、苦難與復活,能引導讀者去分辨出基督生命的意義。

七、單單默觀基督的苦難,而不理解聖母的痛苦,是不足夠、不完整的。聖母七苦的敬禮,能帶領信友從耶穌的一生(從西默盎的預言,至聖母抱屍及基督埋葬)了解聖母的痛苦。這能幫助信友理解聖母在救恩史上的地位,理解她的痛苦以及基督的痛苦。作為諸寵中保,聖母瑪利亞是我們應該經常轉向的那位,以讓基督能憐憫我們的過犯。

八、主業團創辦人聖施禮華的講道《基督的死亡是基督徒的生命》,同樣是一篇能讓人默想基督苦難的文章。在這裡,他特別講述信友在默想基督的苦難時,罪惡與苦難也應該伴隨著一名真誠懺悔的人。

基督勝於罪惡和死亡。這事所付出的代價甚大。他因為愛全人類、因為愛所有的罪人,願意接受苦難所帶來(精神上與肉體上)的痛苦和死亡。然而,他能夠以一種自己能擺脫的方式,但他並沒有如此選擇,相反地,他選擇受盡痛苦,全因為愛。「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

資料來源:NC Register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