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為何傳統要蓋着苦像過聖周?

文:姚子汶

到了四旬期的尾聲,大家可能會注意到一些傳統聖堂的十字苦架好像消失了,並多了一些紫布包著的物體。這其實是教會的一個傳統,主要是在這時期來特別提醒我們要專注懺悔的一種方式。

傳統上,會利用紫色布料包着苦像,甚至包著一些聖像與聖畫,有些聖堂更會直接將苦像、聖像與聖畫統統暫移,以視覺的一種方式來提醒著我們,我們信仰的光榮只有透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痛苦和死亡才能實現。當我們覆蓋或移走了我們平日經常看見、甚至已經習慣的苦像與聖像時,是突顯了基督為我們嬴得生命的方式——祂的刑具、十字聖架——並邀請著我們多默想祂死亡的方式,是何等沉重的同時,背後也藏有何等偉大的愛。遮蓋著平時見慣的聖像,正正是提醒我們它們的重要性。

根據舊禮儀年曆,復活節前最後兩星期(即現時的四旬期第五主日)便踏入「苦難期」(Passiontide),直至聖週五才結束。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後,雖然沒有「苦難期」這個名稱,但其蓋苦像和聖像的傳統至今仍在多個地方實行。

在聖週六,所有蓋著的苦像與聖像會重新顯示出來,以標示四旬封齋期已經完結,並踏入復活慶期,迎接基督復活所帶來的喜樂與希望。不過,就如本澳首牧李斌生主教上主日的講道中提到,「我們要慶祝復活節,便首先要紀念和默想基督為我們受苦和死亡,然後才能進入復活的光榮。」因此,暫時遮蓋苦像與聖像的傳統,是一個最佳的提醒。

蓋著苦像與聖像:四旬期第五主日

重新顯示苦像:聖週五(以強調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亡)

重新顯示聖像與聖畫:復活前夕(通常在聖週六傍晚)

為何遮蓋?在四旬期的高峰遮蓋聖畫聖像,能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基督的苦難與死亡。亦因如此,這是聖堂內只有苦路聖像是唯一不被遮蓋的其中一個原因。

現時,不少聖堂都沒有這個蓋苦像的習慣,但其實大家都能在家中作小手工,把紫色布料蓋著苦像與聖像,或至少把它們暫時收起,讓自己也能投入在聖周默想基督苦難奧蹟的氛圍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