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訪聖地,覓主蹤 (九)

閑人

走在聖地的苦路上
從比拉多衙門到加爾額略山的路途,全長約五百米,是彎彎曲曲的窄巷和石級,自中世紀以後,用拉丁文稱為苦路(Via Dolorosa)。這是耶穌戴著茨冠,背著十字架,流著寶血,走過的受難之路!現今,苦路的兩旁全是商店,路上的途人多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也不難見到一些信徒沿路舉行「拜苦路」的善工。今晨,我們也走在聖地的苦路上,踏足耶穌曾背著十字架走過的十四處。

第一處:耶穌被判死刑。基督徒把耶穌受鞭打及被判死刑的兩件事蹟,置於鞭刑堂(Church of the Flagellation)及判刑堂(Church of Condemnation),這兩座教堂與方濟會的修道院,亦即是該會的聖經學院相連。判刑堂的地板上,至今仍保留著石舖地的石板。苦路的第二處就設在判刑堂外,牆壁上掛有第二處的標記,耶穌被判刑後,士兵們把十字架放在耶穌肩上,叫他背起十字架,到名叫髑髏的地方。
從第一處往前行的一個轉角處,是紀念第三處的小堂,耶穌受鞭刑後,還要背負沉重的十字架走著,他第一次跌倒在地上。第四處:遇見母親。在第三處的隔壁,建了一座教堂紀念母子相遇的地方,那時聖母見到耶穌遍體鱗傷,她的心是何等悲痛。續往前行不遠的位置,便是第五處,羅馬士兵怕耶穌在路上會因體力不支而半途死去,故抓來一個名叫西滿的基勒乃人,強迫他幫助耶穌背十字架。
走到斜坡的中段,是苦路的第六處,耶穌受了鞭打,又因為茨冠刺傷頭部,血流滿面,一位名叫韋羅尼加的婦女,送上手帕為耶穌拭臉,聖容便印在帕上。繼續往斜坡上行,來到另一路口,是苦路的第七處,耶穌走到這裡已是精疲力盡,第二次跌倒在地上。沿路向前走,可看見牆上的第八處標記,那時,跟隨著耶穌的婦女捶胸痛哭,耶穌安慰她們不要哭他,但應哭她們自己和她們的子女。回到大街上,再轉兩三個彎,又經過一段坡路,來到苦路的第九處,這是耶穌第三次跌倒的地方。

繞回大街,到達聖墓大殿(Holy Sepulchre),入內右轉,經過一道窄窄的小石梯通往上層,便來到稱為加爾瓦略山的地方,亦是苦路的第十、十一、十二及十三處。那裡有兩間小堂,右面的是天主教堂,即第十及十一處,牆上繪畫了被剝去衣服的耶穌被釘在十架上,十字架旁站著聖母瑪利亞悲痛欲絕的情景。左面的是希臘東正教堂,即第十二及十三處,祭台下可以看到耶穌死時地震所形成的裂縫,另外還有一個洞口,就是十字架豎立的地方,耶穌的遺體從十字架上卸下,聖母抱著聖屍。

沿樓梯下來,對正大殿門口,有一塊放在地上的大石,名為傅油石,是耶穌在安葬前被傅抺香油的地方。從傅油石往殿內走,進入圓形的復活堂,也是安葬耶穌的聖墓所在,這裡亦是苦路的第十四處。聖墓在堂的中央,聖墓中分為兩個小室,第一個是紀念婦女遇見天使報告復活喜訊的事蹟,從這個室穿過一個狹窄的小洞,便進入第二個室,就是昔日停放耶穌聖屍的地點,現在只安放了一塊大理石。
現今的聖墓大殿由羅馬天主教、希臘東正教及亞美尼亞東正教共同擁有,他們在大殿內各據一方。此外、還有其他三個教會包括敍利亞東正教、埃及科普特東正教及埃塞俄比亞東正教,分別在大殿多處也擁有自己的小堂。六個教會根據1757年訂定的保持現狀法,並各按自己的慶節、禮儀和時間表舉行崇拜。

聖言共享
「那時,比拉多命人把耶穌帶去鞭打了。然後士兵們用荊棘編了個茨冠,放在他頭上,給他披上一件紫紅袍,來到他跟前說:猶太人的君王,萬歲!並給他耳光」(若19:1-3)。「他們把耶穌帶走的時候,就抓住一個從田間來的基勒乃人西滿,把十字架放在他肩上,叫他走在耶穌後面背著。有許多人民及婦女跟隨著耶穌,婦女搥胸痛哭他。耶穌轉身向她們說:耶路撒冷子女!你們不要哭我,但應哭你們自己及你們的子女」(路23:26-28)。「在耶穌的十字架傍,站著他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若19:25)。「耶穌又大喊一聲,遂交付了靈魂。看聖所的帳幔,從上到下分裂為二,大地震動,巖石崩裂」(瑪27:50-51)。

「誰若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就不配做我的門徒」
苦路上十四處的經文和默想把慘絕人寰的受難史,一幕一幕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回家在網上再觀看電影「耶穌受難史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鏡頭內逐一地呈現著鞭打耶穌打到手軟的兇猛士兵,明知他無罪卻為自保而把耶穌送死的比拉多,嬉皮笑臉的小士卒欺凌已受盡毒打的耶穌,路過並被迫幫助背起十字架的西滿,一臉無奈與辛苦,司祭長們的傲慢與不可一世,叫囂的群眾,瑪利亞和若望望著十字架上耶穌時的悲痛欲絕,右盜懺悔的泣訴,左盜死不悔改時的猙獰。如果時光倒流二千年,我在他們當中會怎樣做呢?看過無辜的耶穌被出賣、被捨棄、被鞭打、被掌摑、被嘲諷、被釘在十字架上,受盡折磨,體無完膚的經歷,能不受感動嗎?問有誰能給我們這樣無條件的愛?

電影中的男主角受訪時這樣說:「我們會選擇為耶穌犠牲,抑或選擇棄絕耶穌呢?」

人常常只顧追求地上的享樂和安逸,拒絕以愛接受痛苦和犠牲,但耶穌卻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路9:23)。聖施禮華教導說:「基督之死召喚我們度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生活。我們若是淺薄自私,只顧自己個人的享受,只求他人甚至整個世界圍繞著我們的小我旋轉,就沒有權利自命為基督徒。對天主的愛,號召我們背起十字架來,肩負起人性的重擔。它導引我們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種境遇中,執行聖父旨意,執行他的清晰的仁愛的計劃」《基督剛經過》。教宗方濟各也這樣說:「在基督的十字架上,我們找到一個理解我們、原諒我們、愛我們的心。這顆心要求我們將相同的愛帶入生命中,要求我們以相同的愛來愛護每一個弟兄姊妹,尤其是那些受苦、需要協助、等待一句關心的話、一個關懷的舉動的人」。

唯有主耶穌的愛能改變我們,求他創造全新的我們,善用生活中遇上的困苦、疾病、失敗與不幸,以愛去接受和分擔,跟隨他走過十字架之旅,努力用愛把壞事變為好事,以愛讓世界不一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