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報訊)教區聖召委員會四月二十四日在聖安德肋堂舉辦聖召座談會,一同構思如何推動聖召,並分享回應聖召的經歷。
座談會題為「聖召文化N面睇——如何建立聖召文化」,邀請青年人、教師和牧職人員分享。
嘉賓之一、大學生黃思豪指出, 青年普遍專注學業或工作、追求物質潮流,「靈性方面的渴求則較少」。他說,學生多為應付學業,常在假日補習,不多參與堂區活動。面對聖召活動難吸引學生參與,他建議堂區設立類似讀書會的聚會,讓公教學生在共同信仰環境下一起學習和分享。
黃思豪:堂區可舉辦聚會
公教教師蕭婉雯則認為聖召需要「以生命影響生命」,而家庭是首個建立聖召文化的場所。她說校內營造信仰氛圍並不容易,又指「學校推廣聖召文化,不能缺少信仰的根基」。她認為學校要幫助信徒學生深化信仰, 並協助非信徒學生認識信仰。
嘉諾撒仁愛女修會馮菀菁修女論及如何與青年追尋夢想和聖召時,指出「陪伴與同行」的重要,「正因為修道人少,我更加珍惜與青年一起的機會, 陪伴他們一起找尋聖召」。
馮菀菁修女:陪伴同行重要
聖安德肋堂主任司鐸林祖明神父則提到培育工作的重要,指出教會不能忽視青年的靈性培育,而朋輩間一起參與信仰活動,亦有助青年反思信仰和召叫。
楊鳴章輔理主教回應時指出,聖召是所有人的事,每個單位, 包括神父、公教家庭等均須擔當推動聖召的角色;堂區則可以培育祈禱精神、使命感及團體感,使聖召種子得以成長。
他分享兒時因熱心公教鄰居而認識信仰, 後來進入修院,其父母及家人亦逐一信教,他說:「祈禱需要氣氛, 當年受鄰居影響,每晚飯後我們一起念晚禱、玫瑰經,這是我首次接觸信仰的機會,後來更影響了我的聖召。」
楊說,自己的聖召經歷非常愉快,有如背著行裝露營,「登山時會感辛苦,也會跌倒, 可是仍會繼續,因為你正向著目標而行」。
研討會後舉行聖召彌撒,楊主教於彌撒講道時指聖召是完全奉獻自己,甚至是生命, 「這是天主給予最大的禮物, 也同時是一份使命感」。他指出,聖召須向上主祈求,且信靠及接納一切天主的計劃。
他又邀請信徒在五月聖母月每天念三篇聖母經,為所有家庭、家庭培育的聖召,以及為已成為神父者的聖召意向祈禱。
下一次聖召月彌撒將於五月十四日下午三時假大埔聖母無玷之心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