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祖賢 著
何紹玲 譯
「伯多祿便和那另一個門徒出來,往墳墓那裏去了。兩人一起跑,但那另一個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先來到了墳墓那裏。他俯身看見放著的殮布,卻沒有進去。隨著他的西滿伯多祿也來到了,進了墳墓,看見了放著的殮布,也看見耶穌頭上的那塊汗巾,不同殮布放在一起;而另在一處捲著。那時,先來到墳墓的那個門徒,也進去了,一看見就相信了。」(若望20:3-8)
若望看到什麼?
你可有留意「殮布」在這段經文中出現了多少次?我沒有,直至Andrew Dalton, LC 神父於3月31日那天在西洋會所的演講中提出,我才醒悟。基督軍修會(LC)的Andrew Dalton神父是應St Thomas More Society的邀請來港,他目前正在宗座聖十字架大學修讀聖經神學,也在宗座宗徒之后大學教授舊約聖經希伯來文。
這殮布(希臘文othonia)對若望和早期的門徒來說一定非常重要。他「一看見就相信了。」若望看見什麼?不是耶穌,但他卻相信。殮布有什麼能令若望相信的呢?
聖經專家指出希臘原文裏(看)這動詞提供了三種不同解釋。第五節:若望「看見(希臘文‘blepei’)放着的殮布,卻沒有進去。」第六節:「伯多祿看見了(希臘文‘theorei’)放着的殮布。」第八節:若望「看見( 希臘文‘eiden”)就相信了。」
‘Blepei’ 是隨便看看;‘theorei’(與英文theory有關連),意思是一個更細心的觀察和關切的凝望;‘eiden’便是去把表面看到的作更深究的理解。當若望凝視着殮布時,一定有些東西觸發他去相信,究竟他看到什麼?
是同一塊布?
快速前進到21世紀。現在我們有的是「一塊裹屍布,屍體是一個被釘在十字架而死的人,全應驗了福音對耶穌的記載…大概正午被釘,三時死亡,(本篤十六世2010年5月2日)。」這塊4.4乘1.1米的布,本篤十六世於2010年已作了敬禮,現在安放在意大利的都靈向公眾展示。教宗方濟各也會在6月21日向這塊布作同樣的敬禮,同時也會慶祝聖若望鮑思高誕生200 周年,這塊布自榮休教宗上次的訪問,也沒有多大公開陳列。
大家心中可能也想:這塊是若望看到的同一塊嗎?沒一件人工製品比這件更備受爭議或更被科學研究注意。
當聖若望保祿二世在1998年5月24日前往參觀都靈聖殮布時强調:「因這個並非關乎信德的看法,故聖教會沒有任何具體權限,對這些問題作出任何意見。聖教會便留給科學家去繼續審查這塊在傳统上曾包裹從十字架取下的贖世主。聖教會呼籲大家別作任何猜測或作主觀立場言論,聖教會懇請各位能以內心的自由和尊重去看這些科學性神話,更應體諒信友們的感受。」
《碳十四測年法》便是用在聖殮布的其中一種測試,1988年由英國科學家Professor Edward Hall, Dr Michael Tite和Dr Robert Hedges 一同進行,同年十月,他們在大英博物館舉行了一個記者會,公佈這塊殮布只不過是中世紀時代,約1260-1390年間偽造出來的騙局。
這問題的真實性似乎有定論了,但也有別些科學家對這些測試找到破綻。
此外,那1988裁決也帶來很多擾人的爭議,例如:在中世紀時代,會有什麼人能塑造出一個非繪畫、非焦痕、更非照片的影像,就連最先進的科學也未能仿傚?確實,這聖殮布也有其獨特之處,其中一項便是,我們是可以利用聖殮布找到的代碼資料,去塑造一個三維圖像。
「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實辨別他們」(瑪竇7:16)
其中一位覺得聖殮布是騙局的人叫Barrie Schwortz. 他最近曾接受 Catholic World Report 的Jim Graves 訪問,內容有載:「技術攝影師Schwortz於1978應邀參加這殮布之首次深入的科學研究會,更組成了著名的《都靈裹屍布研究項目》(Shroud of Turin Research Project (STRUP))。他當時仍是一位冷淡猶太教徒,很勉強地答應成為STRUP的成員,心想這次一定能証明這殮布是中世紀製成的一塊繪圖,可是,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反思,他最終也相信聖殮布的真實性。」最初他答應成為研究會成員,是因為他確信它只是繪圖,他說:「不過,經過十分鐘的研究,我已知道它並非(繪圖),我是職業攝影家,一開始我便去找繪畫描邊。」
Schwortz知道很多人對聖殮布一無所知,於是他成立了一個網站,齊集了所有最近期的發現:www.shroud.com.任何人想對聖殮布了解更多,可查閱他的網站,又如果你是看到科學報告便會頭暈,你可往YouTube找探索頻道和英國廣播電台(BBC)去看聖殮布的紀錄片。
Schwortz於2012年3月22日向Zenit承認:「我前半生簡直把它忽略了,現在年屆50,瞬間我才懂得把心打開,朝向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