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Fr. Randifer Boquiren細談禮儀(1) 文/文祖賢神父 譯/何紹玲 Randifer Boquiren神父是羅馬宗座聖十字架大學禮儀學院的副教授,他曾7月來澳,向主業會的會員作為期3星期的禮儀講座。與號角報這訪問中,他特別強調禮儀裏的中心人物是天主,不是人。積極參與並不取決於人的一時衝動,而是基督早已制定。 你屬於的禮儀學院,是羅馬宗座聖十字架大學裏一所比較新成立的學院,你可以告訴我們多些關於這學院嗎?設立它的來由和它的目標是什麼?
黎光遠神父安息 享年八十七歲
(本報訊)教區黎光遠神父(Fr. Ramiro dos Anjos Martas)於10月7日(星期三)安逝於巴西,享年87歲。 黎神父1928年1月17日生於葡國,12歲入讀葡國花地瑪附近之利里亞修院,哲學畢業後於1948年轉來澳門繼續修讀神學。1952年1月5日晉鐸。1952年至1979年間,黎神父獻身教育文化工作,服務聖若瑟修院及澳門商業學校。1972至1973年間任本報社長。 1980年,黎神父轉往巴西聖保羅繼續牧民工作,至本年10月7日安息主懷。請眾教友為黎神父靈魂安息代禱,求主賜其獲享永福。
教宗方濟各第八十九屆普世傳教節文告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 二O一五年的世界傳教節,在舉行獻身生活者年的背景下舉行;以獻身生活為主題,作為傳教節的祈禱和反思,的確令人興奮。的確,獻身生活和傳教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所有受洗者都被召,去為主耶穌作見證,宣講他曾作為恩典般領受過的信仰,對度獻身生活者而言更是如此。渴望追隨耶穌,是導致在教會中出現獻身的生活,是回應背負起十字架跟隨祂的召喚,效法祂對天父的獻身和祂服務與愛的行徑,為了重新找回生命而失去生命。既然基督一生都具有傳教的特性,那麼貼身跟隨祂的男女,也應具有這同一的特性。
二○一五年普世傳教節通告
二○一五年第十號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 今年十月十八日慶祝的第八十九屆普世傳教節,是在獻身生活年的背景下舉行,為此,教宗方濟各發出的傳教節文告,以獻身生活為主題,作為今年屆傳教節的祈禱和反思。 的確,獻身生活和傳教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所有基督徒都蒙召以生活的見證去宣講福音,尤其是度獻身生活者,要聆聽聖神的聲音,是祂召叫他們出發到達遠方的傳教區,到那些福音尚未到達的民族中。 今天,在傳教事工上要面對的挑戰,就是承認各民族及其文化,都有能力認識天主,及接納耶穌的福音。
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慈善步行籌得三十三萬善款
(本報訊)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為顯揚愛心,於十月三日舉行建校八十二周年慈善步行籌款。當日涼風送爽,雖懸掛一號風球,但無損一眾參加者的熱心。 步行當日,由校監阮美芬修女及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先生致詞,期望透過步行籌款,喚起社會對貧苦大眾的關注,發揚樂善好施的精神,延續愛的傳承。學生自治會舉行升旗禮後,校監、潘先生及校長帶領隊伍浩蕩起行。路程為繞松山一圈,參加的師生及家長逾千人,沿途獲治安警察局交通廳派員協助交通安全,步行於上午十一時結束。學校對家長、學生、員工及各界人士熱心公益、大力支持,深表謝意。 是次校慶慈善步行籌得善款共澳門幣叁拾叁萬貳仟玖佰玖拾陸元正,善款已由學生自治會會長余心怡、副會長呂遠盈及黃思如代表致送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先生作慈善用途。
聖玫瑰學校61週年校慶
社區學校合作翻新社區 (本報訊)聖玫瑰學校2015年10月6日舉行校慶瞻禮,慶祝學校61週年校慶。當天早上10時的彌撒由該校校監陳寶存神父於聖安多尼堂主祭,隨後並為新校門舉行祝聖禮儀。禮儀結束後,師生於校內共晉午餐,並進行師生同樂活動,包括樂隊表演、乒乓球賽決賽、班際閃避球賽和師生拔河比賽。 關於校門的翻新工作,校長楊慧青表示,這道校門是由設計師專門為天主教教會學校精心設計,並用手工打造雕花造型,設計是澳門獨有的。更重要的是,校門翻新及維護工作全部得到社區民眾幫忙。花卉由社區鄰居送出,每天有人澆水,掃落葉花瓣。得到社區的大力支持一起美化社區,對本校深耕社區,起動社區共同營造居住及學校環境,確實是一個里程碑。 B.K.I.
花地瑪聖母堂四十七週年堂慶及聖母聖像出遊
十一位青年教友領受堅振聖事 (本報訊)花地瑪聖母堂於二零一五年十月十一日(主日),早上九時正,舉行大禮彌撒慶祝堂慶。彌撒由澳門教區首牧黎鴻昇主教主禮,何知行神父,胡侶圓神父及鄧思恩神父共祭。彌撒中黎主教並向十一位青年教友施放堅振聖事。彌撒完畢,領聖事的一眾教友與黎主教和共祭神父合照留念。
服務與傳教
世界傳教節的精神 李志恆 每年十月的第三個主日為世界傳教節,傳教節召叫我們每一位在教會合一和普世的精神內,更新自己在福傳責任上的承擔。這份傳福音的召叫不只來自教會,更來自天主,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一九九二年的傳教節文告中提到:上主召叫我們超越我們自己,並且跟他人分享我們已有的恩寵和祝福。
2015世界主教會議的基本幅度
什麼是世界主教會議? 陳思穎 許多教友都認識「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我們簡稱之為「梵二」,這是在最近的世代,即半個世紀之前,上世紀的六十年代,教會對自身的認識和使命,作出一個徹底和巨大的反省,此後,教會對於各項對於呈現天主和呈現教會自己作法,都因著觀念的轉變而有所更新。梵二已過了半個世紀,在這些日子裡,科技、經濟和各類新思想並沒有等待人和教會的踏步而振翅飛揚,使得人類的價值觀和信仰都有著不同的衝擊。其實,教會的教長們也關切這些轉變,他們每過數年,又會走在一商討教會和世界的議題,其中一種相聚的形式,就是世界主教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