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約祭祀之血 導向將來的血 梁展熙 聖體聖血節,禮儀年三年循環的讀經都不相同。而貫穿今年三篇讀經的,是個「血」字。在讀經一中,按《出谷紀》廿四章所載,梅瑟以血灑在百姓身上,作為立約儀式的結束。至於在《馬爾谷福音》中,耶穌特別強調他的血是「為許多人而傾流」的(14:24)【見註】。最後,在第二世紀初,《致希伯來人書》的作者,把耶穌視作大司祭,模擬他在贖罪日當天在至聖所中執行大司祭的職務──向約櫃灑牲血。當然,他所帶去的,並非普通的大司祭按傳統規定的牲血,而是「自己的血」,並且「只一次而永遠進入至聖所,成就了永遠的救贖」(9:12)。從以上的撮要可見,雖然《谷》作者並只視耶穌最後晚餐杯中的「血」,以及他在翌日就要「為許多人而傾流」的血視為立約元素──發展自梅瑟傳統(?)──,而並沒有視之為祭祀,但初期基督信仰傳統很早就已開始從祭祀的角度來理解耶穌的死亡。
Blog
巴西雕像 體現外來文明影響
2015年6月11日(中央社訊)巴西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16世紀傳教士相繼抵達巴西也引進足以影響巴西社會的當代文明,後世感念他們的貢獻,紛紛矗立雕像,紀念他們如園丁般的辛勤灌溉。 西元1553年,19歲的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安謝塔(Jose de Anchieta)神父隨葡萄牙航海大軍抵達巴西,1年後協助建立聖保羅市,設立耶穌會中學,對整個巴西歷史、教育和文化,影響深遠,足跡遍及南北,窮畢生精力於傳揚西方宗教。
為甚麼要望彌撒?
2015年6月11日十個你必要參與彌撒聖祭的理由 Dr Raul Nidoy, STD 1. 參與耶穌在髑髏地的犧牲,作現場重温我們永恆天主那二千多年前,曾改寫歷史的救世奧跡;祂把那驚世最大邪行(殺害天主)演變成史上最偉大的行為 — 通過祂的犧牲死亡、祂的光榮復活 — 祂救贖了世人,把榮耀歸於天主。在彌撒中,我們穿越時空,回到那逾越奧跡。
明愛家居護養舉辦電影分享書,了解臨終關懷
2015年6月11日(本報訊)澳門基金會明愛家居護養服務已於2015年5月23日下午二時至六時假明暉護養院禮堂完滿舉辦《臨終關懷──正面看生命電影》分享會,是次活動邀請到加拿大資深兒科、血科及腫瘤科醫生鄔維揚醫生主持。活動參加者踴躍,參與人數約60人,包括不少的長者、家屬、安老服務的社工、護士及個人護理人員等。
利瑪竇中學高三惜別祝福禮
2015年6月11日(本報訊)時光似箭,日月如梭,又到了高三學生的畢業時節。澳門利瑪竇中學5月23日為高三應屆準畢業生們舉辦了隆重而溫馨的惜別禮,藉此讓師生抒發互道珍愛、依依惜別。
澳門培聖會舉辦「神職人員與平信徒如何合作福傳」講座
2015年6月11日(本報訊)培聖會為回應「獻身生活年」,將於本年六月十四日(星期日)下午三時,在瑪利亞中心(澳門媽閣街22-22A號海安大廈地庫A)舉辦「神職人員與平信徒如何合作福傳」講座。
聖若瑟大學代表團拜訪國家宗教事務局和教育部
2015年6月11日(本報訊)5月22日上午,聖若瑟大學校長薛沛德神父率代表團一行六人在北京拜訪了國家宗教事務局,受到陳宗榮副局長(副部級)等官員的熱情接見,並舉行座談。聖大參加這次拜訪活動的還有助理校長楊誠,行政及管理學院院長區如實,心理及教育學院院長高安雅,聖大校友會副主席岳宗斌和副理事長陳桂舜。此次會見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薛沛德校長介紹了天主教會在澳門辦學的悠久歷史、聖大的國際化師生和全英教學特色以及特區政府對大學的支援等情況。楊誠助理校長介紹了聖大近期設立的各項規章制度,它們體現了嚴謹、有序、平等的原則。陳副局長在認真聽取介紹後表示,聖大是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尤其可成為在天主教領域開展交流的橋樑。聖大建校以來取得的成績及平等、和諧、規範的治學理念值得肯定。他說,希望在相互尊重、互不隸屬、互不干涉的原則下,加強國家宗教局與聖大的學術交往和研究合作,並祝願大學越辦越好。
聖雲先會於聖老楞佐堂成立協會
2015年6月11日(本報訊)二零一五年五月十七日,聖雲先會於聖老楞佐堂成立協會,在本區回應天主的召叫和社區的需要,服務貧窮和有需要人士。 聖雲先會為其中一個最備受尊重、廣為人知、發展蓬勃、激勵人心的國際平信徒慈善團體。聖雲先會於1833年在法國巴黎創立,並於1845年獲教廷確認為天主教平信徒組織。目前立足於150個國家從事扶貧工作,擁有80萬位會員、130萬位志願者及50,000個協會。每日服務3000萬貧窮人,並於2012年3月獲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ECOSOC)確認為非政府慈善團體。
主教公署通告
2015年6月11日委 任 狀 鑑於澳門花地瑪聖母堂堂區主任司鐸何知行神父,由本年六月一日至八月十六日離澳度假,茲委任胡侶圓神父在何神父離澳期間為該堂區署理主任司鐸,直至何神父回澳視事為止。 發自澳門主教公署,並蓋上主教公署公章。 主曆二零一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黎鴻昇 CHANCERY NOTI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 June to 16 August of this…
汾陽教區霍成主教分享中國進行使徒工作點滴
2015年6月11日「中國沒有『兩個』教會」 Gianni Valente/梵蒂岡內部通訊 與宗座共融、北京政府承認的山西汾陽教區主教霍成接受採訪指出:教宗本篤十六世給中國天主教徒的信是「來自天上的書」。但在中國,有人立即將其擱置一旁。 八十九歲高齡的中國大陸山西省汾陽教區霍成主教因年邁而聲音微弱,但卻有一顆充滿生命力且激烈跳動的心,為此而令人感動。這位年逾古稀的長者,歷經滄桑。但不同于某些「專家」、記者和樞機的是,他沒有什麼要對教宗指手畫腳,告訴教宗該怎樣處理與中國關係、與北京政府關係的訓導。他只是說,如果見到教宗我只要求他降福我。還可能會像一個孩子那樣「熱淚滿面」。 接受採訪時,八十九歲的老主教向《梵蒂岡內部通訊》講述了天主教會平凡的使徒工作;講述了成人領洗、渴望用新的愛德行動為窮人服務;講述了對政府與聖座對話的期待。主教也介紹了一些個別司鐸繼續無視和封殺教宗本篤十六世給中國天主教徒信的內容和建議。 尊敬的主教,您的復活瞻禮過的怎麼樣? 復活節過的特別愉快。特別的是,任如海神父為信友舉行逾越節三日慶典的學習和禮儀運作,經過培訓的信友對慶典的認識得以加深,我感到很滿意。各堂區共有350名成年人受洗,大部分是教外背景的,大多是年齡在四十歲左右的人。 為什麼一名成年中國人會成為基督徒?又怎樣成為基督徒? 從我們教區而言,主要是通過司鐸、教友們深入街區、村莊等地宣講福音。最初,總是通過與人接觸,而這些人見證了基督之愛改變了他們的生活。這不是宣傳,讓人領洗的不是我們,是上主在感動人心。 有沒有這些新基督徒的特殊事件或者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您嗎? 特別感人的是:在嵐縣,原來沒有信友,通過派遣的神父去,在今年有19位接受了洗禮,我親自主持了禮儀。現在還有十多位慕道者。看到那裡最初沒有聖堂,現在有了,我十分感動。對我來說,這是令人欽佩的。 那麼現在什麼是中國教會的首要行動? 現在中國有很多窮人。是到了為窮人做些具體事的時候了。因為我們是基督徒、這是基督在福音中教導我們的。 您現在是中國教會的「長輩」之一,您經歷了豐富的生活閱歷,也充滿了艱難時刻。是什麼保護了您的信仰? 我是軟弱的人,也是大罪人,之所以保持到現在全賴天主的仁慈。有靈性安慰的時刻,尤其受迫害的時候,想起耶穌的話,能為他受迫害而感到欣慰和有福。 與過去相比,您怎樣評價當前的中國教會?問題仍然一樣嗎? 相對過去,解放後,掃除了中國封建迷信的影響;通過改革開放,與外界的接觸交往,結束了中國閉門自守。揭穿了「宗教是鴉片」的謊言,人們認識了教會的真正面貌。因著以上三點,現在是中國人真正治理中國教會,推動教會發展的時代。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依賴天主的助佑辦好中國教會。 您作為主教一直是與教宗共融的是嗎?您是怎樣獲得任命的、晉牧儀式是怎樣進行的? 我一直與教宗共融。在我祝聖主教的時候,我當著教友的面宣佈,我忠於基督、忠於教會、忠於教宗、忠於我的主教職。本著這個理念,盡自己的牧職。八十年代晚期,由於我們教區的成世光主教回來探親,由他和我聯繫,取得教宗的認可批准。我的祝聖是由中國主教團制定的祝聖程式進行的,所以才得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