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福音1:6-8, 19-28 甚麼是喜樂?如何體會喜樂呢?聖保祿在讀經二中鼓勵得撒洛尼教會的基督徒:「你們要常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在堂區接觸不同教友,有教導、輔導、陪同、鼓勵與安慰等付出的時候,也常感受到教友分享的喜樂,在祈禱與參加彌撒、對天主堅定的信心、對堂區的歸屬感、在教堂服事上的投入,與在關心孤苦弱小者中體會「施予比接受更有福」等。 本人在十一月底前往彰化靜山做年度八天避靜時,記得隨著耶穌感謝的經文做「感恩的祈禱」時,當心裡借用耶穌對天父的感謝詞:「父啊!天地的主宰,我感謝你」開始祈禱,心裡不斷地湧出感謝,每一件感恩的事情都是那麼清晰與具體,以前聽過或已經知道的,不只是再次片刻繞過腦海、經由理性去瞭解,當進入內心感受時,再次體驗領受的喜樂時是如此具體與深刻,那麼豐富與真實,即使一些令人勞碌、曾經覺得艱辛難熬的事情,此刻再次回顧時,過去的辛酸已轉變成甘甜。
【速食哲學44】動物如何反應?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jmom.honlam.org 我們見過人和動物如何透過感官(感官知識)意識外面的世界。但人和動物除了意識外——他/牠們也回應他們所意識到的。讓我們看看當中的過程吧。 內部感官,尤其是「本能」(「估量」的能力),能洞察事物對自己是有用還是有害。對於這兩種感知,我們有兩種固有的嗜慾或傾向(亞里士多德稱這inclination為“orexis” ,聖多瑪斯為“appetitus”)。 聖多瑪斯稱第一種嗜慾為「慾情」(concupiscible appetite)。慾情使人和動物傾向有用的或適合的東西,逃避有害的東西。慾情的對象是使我們能愉快的和令我們鍾情之物。(《神學大全》第1集,第81題,第2節)
【聖言啟航】 喜樂與希望
文:梁展熙 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 這主日,教會傳統稱之為「喜樂主日」。「歡樂」這主題貫穿各段福音選讀,或現或隱。有充軍旅居巴比倫的以色列民因回到家鄉耶城而歡樂,有瑪利亞在《讚主曲》中所表達的歡樂(見答唱詠),以及保祿堅持要得撒洛尼的基督徒無論在任何時刻都要喜樂。要馬上指出的是,今天所慶祝的歡樂,並非簡單的從正向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的喜樂,而是因為我們覺察到上主大能照顧的徵兆。 上週的讀經一,取自《二依》,先知作者呼籲以民修好曠野中的路,讓流亡的同胞回鄉。今天的讀經一則取自《第三依撒意亞先知書》(依56至66章)。這部分成書於主前第六世紀末至第五世紀初,即流亡以民剛回家鄉後不久。回家鄉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但家鄉當下的現實,卻仍與《二依》所描述的有一段距離。畢竟,家鄉不是世外桃源,要親身建造才能美好。但建造一個好的家園,自然不是一件易事,更何況是國破家亡後,要重建眼前的頹桓敗瓦。先知並不希望天主子民讓自己困在無盡的灰心喪志之中。
教宗主持瓜達盧佩聖母慶日彌撒
(梵蒂岡電台訊)12月12日為拉丁美洲主保瓜達盧佩聖母慶日,教宗方濟各當日下午六時於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並提醒教友,人類的孕育能力要求我們保護我們不受意識形態所同化。 教宗根據當天的福音——聖母訪親(參閱路39-48)——解釋,在依撒伯爾的年代,不孕被視為天主對人類的懲罰:「因此不孕的人會覺得身負恥辱,蒙上污名,或感到自卑。同樣地,當聖母顯現給若望‧狄雅哥(Juan Diego),這個卑微的印第安人也自認為無足輕重。」
聖地基督徒對特朗普的宣布表示恐懼與擔憂
註解 猶太男子於耶路撒冷哭牆前祈禱 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引起全球關注,有當地的基督宗教領袖表明對美方此舉感到恐懼,並要求尊重國際法,以維護地區和平。 根據紐孝斯神父(Fr. David Neuhaus)接受《天新社》記者的電話訪問,他對這決定的第一反應,就是恐懼。這位為希伯來團體服務的神父形容:「你觸碰耶路撒冷,事情就爆發了。」他解釋,對於平民來說,這一個舉動有三個主要的關切:「首先,有多少人會死?……然後暴力及生命損失的程度?」 紐孝斯神父說,在另一個層面上,也有人擔心美國偏離了國際法中廣泛接受的立場,而且羅馬教廷亦「非常,非常嚴格及努力地跟從。」
新聞簡訊
香港天主教教區開始「青年年」 (綜合報道)香港教區楊鳴章主教於12月3日發表上任後首份牧函,宣布由將臨期首主日起開展「青年年」,以響應明年世界主教會議以青年為主題(主題為「年輕人、信仰與聖召明辨」),亦希望本地教友能多聆聽年輕人的聲音。 在香港,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將於新禮儀年推行連串活動,以及整理本地教會對主教會議問卷的回應。楊主教在牧函中強調與年輕人持續交談的重要性,因為「青年們,你們就是我們的希望!」
路環聖方濟各堂慶祝主保節 舉行新祭台祝聖儀式
(本報訊)路環聖方濟各堂於12月10日舉行堂慶,敦請李斌生主教舉行主保瞻禮彌撒及祝聖新祭台,因原本的祭台於天鴿風災遭到破壞。 當日亦是將臨期第二主日,李主教引用讀經一(參閱依40:1-5, 9-11)來提醒教友,將臨期要懷着時時準備的精神:「天主派遣使者——洗者若翰——到我們面前,去預備耶穌基督的道路、修直他的途經。」他指,預備道路的意思,就是準備好我們的心靈,要默想如何接待、迎接耶穌的來臨。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 「家長加油站──家長成長小組」座談會
相片註解: 座談會第一場主講者與家長等合照 (本報訊)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於早前(11月25日及12月1日),舉行「家長加油站──家長成長小組」座談會系列活動,邀請紐約社會工作者陳偉力先生作專題演講,與學生家長分享親子間的溝通技巧,家長、教師等近60人出席是次活動。
嚶鳴合唱團20週年音樂會圓滿落幕
相片註解: 聯歡晚宴團員與嘉賓等合照 (本報訊)嚶鳴合唱團成立20週年音樂會,剛於12月10日假玫瑰聖母堂舉行,音樂會以「懷舊納新」作主題,各部份節目先後由林平良、王嘉祺及伍星洪指揮演出,既讓樂迷重溫一些印象深刻的歌曲,又把幾部新作介紹給聽眾,讓大家領略到本澳合唱藝術的豐富多元面貌。 嚶鳴負責人表示,該團自成立以來活動頻仍,公開演出不綴,在選曲方面注重多樣性,勇於嘗試各類形式與風格音樂;他們除世界首演了多部中、外作品,亦聚焦於發掘及推廣本土合唱作品的工作,並藉多次外訪演出把這些澳門人的音樂介紹給全世界。
社會傳播中心辦《溫馨「家」聚──堂區馬槽佈置大賞》 藉聖誕馬槽加強大眾對天主教聖堂認識
(本報訊)為讓大眾能感受聖誕馬槽帶來的正面訊息,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將於本年度聖誕期間,舉辦《溫馨「家」聚──堂區馬槽佈置大賞》系列活動。藉以鼓勵教友們及大眾在聖誕期間穿梭於本澳聖堂及欣賞各堂區為迎接主耶穌基督降臨而精心佈置的成果,從而加強本澳教友及各堂區的聯繫,並加強大眾對天主教聖堂的認識。詳情如下: 「馬槽九宮格大賞」 由12月25日至1月4日,穿梭於本澳九個堂區聖堂,集齊個人與九個堂區馬槽合照之人士,利用手機或電腦軟件,將九張照片合併成一張並發送至pepdcdmcs@gmail.com,可獲精美禮品一份,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網路人氣大賞」 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將集合九個堂區的馬槽照片,並上載至傳播中心Facebook專頁上,由上載日起至2018年1月12日止,最多人按讚(Like)之堂區馬槽照片所屬堂區將會獲得「網路人氣大賞」及獎品。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致電2832 3209或電郵pepdcdmcs@gmail.com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