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仁慈堂聖誕聯歡會與眾同樂

(本報訊)仁慈堂於上月8日晚上假德興火鍋海鮮酒家舉行聖誕聯歡會,與嘉賓好友們一同慶賀這普天同慶的大日子。澳門教區總務長劉炎新神父,葡萄牙駐港澳總領事薜雷諾、參贊施萬龍等應邀出席宴會,並與仁慈堂值理會主席飛安達及主要負責人到台上共同祝酒。 飛安達致詞時稱,天鴿風災亦對仁慈堂的設施及服務有所影響,幸得社會賢達共同出資,解決了仁慈堂一些主要設施,如安老院的維修費用。此外,仁慈堂將會早作籌備,2019年迎接澳門仁慈堂成立450周年。最後他感謝全體員工們長期的努力與付出,期望今後一如以往延續仁慈堂的優良傳統,發揮仁愛精神,深層拓展社區服務。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安多尼堂舉行慕道者收錄禮

(本報訊)聖安多尼堂於2017年12月17日上午9時主日彌撒中,舉行慕道者收錄禮,今年有七位慕道者在堂區教友的見證下,表明回應上主的召喚,決心跟隨基督。慕道者承諾在教會團體內學習信仰,並接受十字聖號──他們新身份的標記,以及接受天主聖言而生活。 在收錄禮中,該堂主任李仁皥神父鼓勵大家多祈禱及閱讀聖經,學習基督徒的生活。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澳門教區婚委會就《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立法回應呼籲教友聯署行動

澳門教區婚姻家庭與生命委員會對是次《醫學輔助生殖技術》法案諮詢的回應,除了鄭重聲明天主教澳門教區絶對不認同人工受孕的立場外;同時認為胚胎自受精卵此刻,在母胎中生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權利。就醫學輔助生殖技術對人類所衍生的倫理道德進行評估,不僅只為顧及教會的訓導,也是出於愛的角度來為人類和社會未來的福祉而作出提議。 為敦促澳門特區政府對此關注,現教區婚委會發起聯署書,以守護「人性的尊嚴、生命的價值及維護社會倫理道德」,在本週主日將於各堂區彌撒後收集簽名,在此呼籲各位教友積極參與。 婚委會就《醫學輔助生殖技術》法案諮詢,即將遞交的回應文本內容以下: 諮詢重點 意見及建議 立法取向及適用範圍 1、心理輔導介入的必需規範。在諮詢會中曾有醫生稱,在不孕不育個案中的夫婦,不孕原因除了生理的疾病外,多在於房事不協調及夫婦關係出了狀況,經藥物治療及心理輔導後,大部份可獲自然懷孕;幫助患者以夫婦之愛孕育生命。但據《醫學輔助生殖技術》文本內容,重點只放在醫學技術及法律法規上,反而疏忽生命的倫理價值。 2、如何避免技術被濫用的必要監管。由於《醫學輔助生殖技術》屬於高昂的醫療項目,若准許政府醫院以外的私人醫院或機構經營運作,恐怕因利益關係而被濫用,宜設嚴謹的規條及罰則以警效尤。 醫學輔助生殖技術 1、夫婦藉性愛結合而自然懷孕,這生育在道德上才算完美。只有尊重夫婦行為的意義以及尊重人之內在合一的關係,才是符合人類尊嚴的生育。 天主教一直主張自然生育調節法來幫助夫婦計劃生育,台灣天主教耕莘醫院引進「自然生殖科技」已近十年,據相關醫師文章指出,許多人工生殖技術失敗的不孕患者,改用自然生殖科技,不少人都能成功受孕。愛爾蘭亦曾有報告指,351名接受試管嬰兒失敗的人改用這種療法,93人懷孕,因此建議引進這類方法給有需要的夫婦先作嘗試。 2、人應享有生存的權利及尊嚴。當人類的精子和卵子結合此刻生命已經開始,人的胚胎已經是人,有生存的絶對權利,以合約來決定胚胎的生存或過期銷毀,人的尊嚴被貶抑至商品的地位,這對人類尊嚴是一種極大的侮辱。 3、對減胎的合法提出質疑。使用醫學輔助生殖技術時,把胚胎植入母體後,或會涉及減胎情況,而減胎與墮胎其效相符,無疑違反了法律的基本精神,對此提出疑問。 4、對患者心理創傷的憂慮。在諮詢會中曾有醫生稱,人工受孕成功率一般只有40%。反之,即是有60%的患者要會面對失敗,過程中做成更大的心理創傷,同時也證明並非一個很好的方法。 使用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的規範                       對「醫學輔助生殖技術」擔憂的問題: 1、夫婦的性愛與生育不能分割。「醫學輔助生殖技術」在夫婦性愛與生育分離的狀態下完成,失去子女是父母愛情結晶品的人類倫理關係和基本尊嚴。 2、絶對不贊成捐精、捐卵及胚胎捐贈。因為澳門是一個很小的地方,此舉均容易為社會日後造成近親結合的亂倫隱患。 3、「醫學輔助生殖技術」容易引發更多不道德的交易,例如: 非法抽卵/抽精、非法凍卵/凍精、非法賣卵/賣精、非法代性行為,非法代生,甚至將冷凍胚胎作非法研究等,因此制定相關的規條嚴格監管實屬必須。 4、應以小孩的福祉及其成長過程的需要考慮。從法律的角度來說,捐贈配子(精子或卵子)的供應者不是孩子的合法父母,不需要承擔孩子的撫養義務和責任;孩子也不需要對他們盡贍養的義務。規限醫學輔助生殖的資料在臨床使用完結後,只在單位保存30年。此外,除非捐贈人明示允許,否則孩子並無權取得捐贈的身份資料等等。這些規範表面上是希望減少因醫學輔助生殖技術而衍生的複雜和難以對付的倫理難題,但實質上並無法改變血緣關係的倫理事實。 5、「醫學輔助生殖技術」若成為了一門生意,以人工合成的人成為實驗室的產品;商品;貨物,嚴重傷害人類的尊嚴。另外,政府如何規管「醫學輔助生殖技術」在經營手法和可能出現的不實宣傳?以保障不孕患者免於成為商業競爭的犧牲品。 申請條件及運作要求 1、法律上做了一系列措施保護捐贈者和接受人工受孕者,但有否考慮過孩子的知情權?如果有一天,這個孩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是不是似乎在冥冥中多了一份牽掛和渴望呢?如果只是單方的供精或供卵,這個身世牽涉到第三方的父母親,如果是接受捐供胚胎的夫婦,涉及的是第四方的父母關係,因為胚胎的血緣父母和孕育的合法父母共有四人,差不多可以看作是收養的孩子,倫理關係實在太複雜。再者,萬一這個孩子不幸得了重病,需要移植相配的骨髓或器官拯救生命,難道不能要求親生父親或母親出來相助嗎?此外,在實施執行此技術時,可有考慮社會大眾對在「醫學輔助生殖技術」下出生的孩子的認受性,免於受歧視的傷害? 2、在諮詢會收到的資訊:參考香港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在2015年報申請人數為3425人,提供胚胎數字為4539個,成功體外受精有978位。胚胎是有生命的人,按這比例看來「醫學輔助生殖技術」越發達,需要犧牲人的生命就越多。 3、醫療團隊當中必然包括心理輔導專業在內。如醫生在席上回應時所述,部分的求助人士,能透過心理輔導的評估及介入後能成功懷孕,因此心理輔導的介入有助求助者對個人不孕問題的誤解。 監督 1、集中一切關於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的施行屬重要的資料,尤其是捐贈人、受益人及出生孩子的記錄;政府怎樣才可有效規管這些資料的真實性? 2、同意衛生局具有監督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的職權,並且必需嚴格監管。 處罰制度 1、違反規定者可科處澳門幣四至八萬元罰金。其利潤對比罰金,未免太懸殊,阻嚇作用不強。 (補充欄) 供有需要時使用 1、無論不孕不育的問題是否出於妻子身上,但在《醫學輔助生殖技術》應用上婦女卻承受著不能言喻的痛苦,父母對子女存在著有條件的愛,因為子女是在植入胚胎前已被揀選。愛的珍貴,是基於愛是無私和無條件的,愛是構成婚姻和家庭的主要現實。因著愛,每個人的尊嚴才受到肯定、接納和尊重。子女能在充滿愛的家庭成長,是社會發展中大眾福祉的要素。 「克靈頓自然生殖科技照護系統」關顧夫婦婚姻親密關係和人的尊嚴;避免婦女在治療過程中失去應有的尊重、人工生殖所衍生的風險和倫理道德等問題。而且「克靈頓自然生殖科技照護系統」成本低廉,適合不同階層的不孕患者,值得澳門引進推廣。2、此外,文本中並沒有就不孕或不育的人士作定義,而相關的定義對需要服務的患者起著重要的限制,定義必需嚴謹。如果定義太鬆,或全無定義,那對監管便更含糊,現時香港與WHO的定義已有不同,澳門應有更嚴謹的定義來規範以避免此技術被濫用的可能性出現。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46】為甚麼人那麼難以預測?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我們見過,人能夠(對事情)孕育出新的想法。為甚麼人能夠有這創新的思維呢?事實是因為人不只理會事物的表面。我們有能力透過內部感官製造的心像中發現——抽取——事物的本質。由此可見,這些心像讓我們明白我們所知的每一件事物的都有一定的特徵:它的顏色、形狀、質料、味道等等。人的腦海(的探索)能超越這些表面特徵。 當我們遇見一個人時,我們的感官只能感知這個人的高度、膚色和其它的明顯特徵。但我們的感官不能到達無形的、不能看見的、攸關重要的部分。人需要更高的力量——理智——來抽取每樣事物的本質。在本專欄的第7篇(3月17日的報道)中我們已經說過這點,這更高的力量包括三個步驟:領悟、推理和判斷。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望廈聖方濟各堂半天靈修 「凝視瑪利亞,樂在將臨期」

(本報訊)為協助教友準備心靈善度聖誕佳節,並分享主耶穌降生帶來的喜樂,望廈聖方濟各堂已於12月16日(星期六),假聖若瑟勞工主保堂舉行將臨期半天靈修活動,主題為:「凝視瑪利亞,樂在將臨期」。內容包括有:聆聽聖言、誦讀《福音的喜樂》教宗的禱文、默觀聖母的畫像等。 參加者分別聆聽了四段聖經,從天主揀選聖母為救主的母親、聖母往見表姐依撒伯爾、聖母侍立十字架下、聖母與宗徒等候聖神降臨的聖經章節中,可以看見聖母在救贖工程中任何時刻,對天主滿懷信賴,服從主旨,歡欣喜樂。參加者在聆聽每段聖言後,並誦讀《福音的喜樂》教宗向瑪利亞的呼求經文作回應。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海星系列活動喜迎62週年校慶

(本報訊)海星中學為慶祝建校62週年,於去年12月舉辦了一系列比賽,有壁報、繪畫、電子賀卡、中文書法、英文書法、躲避盤,還有學生作品展,學生在各項比賽中皆全力以赴,盡顯所長。此外,該校還邀請歷屆校友回校參與慶祝活動。 慶祝活動分別在12月6、7及9日舉行。6日上午於聖老楞佐堂,舉行兩台校慶彌撒,嘉賓、校友及師生共七百多人參與;當日下午,學生於正校進行各項比賽活動及決賽,還有一場競爭激烈的躲避盤比賽,分別由高小、初中、高中之冠軍隊伍挑戰老師隊,各隊勢均力敵,隊伍士氣在同學的打氣聲此起彼落鼓勵下,變得很激昂,經過一輪龍爭虎鬥後,最終由初中隊勇奪冠軍。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家學校慕道班老師  參與主教座堂感恩祭

(本報訊)在將臨期第三主日(喜樂主日),聖家學校教友老師及慕道班老師共20人,於早上9時半到主教座堂參與彌撒及參觀聖誕佈置。當天主日彌撒由教區主教李斌生主持,在講道當中,李主教勉勵信眾要時常感恩,心中常存喜樂;在生活當中遇上不如意時,也要明白是天主給我們的考驗,加強自身的堅毅。他同時說喜樂不靠物質生活便能獲得,是像種子般需要用心和愛去灌溉的。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澳門明愛66週年慈善餐會

(本報訊)農曆新年將至,澳門明愛為迎接這個喜氣洋洋的日子,訂於2018年2月4日(星期日)晚上7時半,假萬豪軒酒家舉行「澳門明愛66週年慈善聚餐」。慈善聚餐目的是讓善長們偕同親友、員工一起,與明愛同工及服務使用者共慶團年,齊迎新歲,同時為澳門明愛籌募慈善服務經費。席間將設有豐富表演節目及禮物抽獎環節,亦設隨緣樂助捐款信封,讓嘉賓自由捐獻。餐券每張為澳門幣380元。如欲購買餐券或查詢,請致電2893 3255與梁先生或李小姐聯絡。為善最樂,福有攸歸。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送上節日關懷和祝福 2017年「冬至送暖」活動

(本報訊)教區青年牧民中心於2017年12月22日冬至正日,所舉辦的「冬至送暖」活動圓滿結束。今年參與活動的義工共有76位,探訪了24戶家庭及35位獨居人士及長者,為他們送上節日溫暖和祝福。 今年的「冬至送暖」活動為三人一組進行探訪,每組探訪兩至三戶家庭或獨居人士及長者,送上節日的關懷與問候,分享節日的喜樂和溫暖。義工每戶逗留約30到40分鐘。活動當天下午2時半,負責探訪的義工們就準時齊集牧民中心,帶著準備好的禮物,分組出發。義工除了送上禮物,更重要的是關心探訪戶的生活近況和傾聽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在探訪過程中,也讓義工有所啟發,了解到施比受更有福,學會珍惜自己身邊的一切,並且會感染身邊的朋友,用生命影響生命。有初次參加的義工表示,活動後才發現原來澳門有很多不同階層的社群是需要幫助和關心的,若有同類活動未來會再參加。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澳門華語聖母軍勝利之后區團  隆重慶祝成立65週年

李主教、共祭神長、區團神師與團友等合照 (本報訊)今年是澳門華語聖母軍勝利之后區團慶祝成立65週年,為慶祝這隆重日子,該區團於12月16日下午5時半,在聖老楞佐堂舉行感恩祭。聖祭開始前,聖母軍團員一齊誦念聖母軍經文,因為聖母軍的精神表現在它的經文中。接著是感恩祭,敦請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主祭,共祭神父還有香港督察區團神師譚錦榮神父、澳門區團神師葉祿標神父,另有何家輝神父、周安智神父、何知行神父、文祖賢神父、李憲俊神父、林文森神父、謝明浩神父、陳寶存神父、潘保庭神父及Fr.Mario等。在彌撒禮儀中,來自廣州石室主教座堂少年詩歌班特別獻唱兩首聖詠<五餅二魚>、<天賜神糧> ; 他們穿著整齊的禮服配合悠揚的歌聲,增添信眾心靈虔誠的氣氛,而聖母軍團員身配紅色聖母軍肩帶,令整個場面莊嚴肅穆;李主教的講道亦以福音的主題──希望與喜樂,為我們聖母軍的團員作訓勉,他指示聖母軍的工作,除保持一如既往的探訪工作外,還要關注現時社會的問題,如維護真理及珍惜生命的祈求,提供相關的意見。所以聖母軍應因社會的問題而作出相關的服務。同時鼓勵我們要履行聖母軍的口號<成聖自己、聖化他人>,好好發揮光與鹽的作用,能為聖母的精神傳揚,為教區、堂區的福傳服務廣施更多人靈。感恩祭後,主教與神長及眾團員、教友等影大合照。最後由聖母軍資深團員羅李靈貴姊妹,分享她對聖母軍的回顧與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