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19年1月1日為元旦日、和平節暨天主之母節,教區總務處收到該日各堂彌撒中的捐獻,共澳門幣十二萬零六百六十三元一角二分($120,663.12),教區將善款交羅馬聖部,作為推動和平工作之用。 茲將各堂捐款數目開列如下: 主教座堂 $8,577.60 望德聖母堂 34,664.42 聖安多尼堂 9,168.50 聖老楞佐堂 18,078.80 花地瑪聖母堂 10,860.00 氹仔嘉模聖母堂 19,543.80 望廈聖方濟各堂 11,932.00 聖若瑟勞工主保堂 4,610.00 路環聖方濟各堂 3,228.00 合 計 $120,663.12
「隱院的奥秘」之旅
(本報訊)公教中心發展辦公室培育組將於7月15日至21日,舉辦「隱院的奥秘」之旅,遠赴印尼爪哇中部的熙篤會,經驗深度祈禱的奥秘,與天主建立一個更親密關係,詳情如下:
澳門的菲國宿霧聖嬰節
每年一月的第三個主日為宿霧聖嬰節(Sinulog Festival)。此節日始於菲律賓宿霧市,是菲國其中一項主要慶祝的節日之一。居澳的菲律賓團體上主日(20日)於聖奧斯定堂舉行聖嬰出遊。此外,當天下午二時半在觀光塔更有慶祝活動,各隊伍穿上精美服裝,繞觀光塔巡行一周。
竹灣聖若瑟靜修院舉辦 「加爾默羅靈修」活動
(本報訊)竹灣聖若瑟靜修院將於二月中舉辦「加爾默羅靈修」活動,歡迎報名參加。 凡尋求天主,深感除天主外,心靈無法尋獲安息的人,會被吸引……到加爾默羅的曠野。邀請你來認識「加爾默羅靈修」精神,加深祈禱的力量,如何在石屎森林中隱修。 有關靈修活動詳情如下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二十三章:約阿基姆的三個年代
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除了我們曾談及過的異端以外,基督宗教並未有動搖。反之,面對異端的殘酷攻擊,甚至堪與十字軍媲美的攻擊,變得更形鞏固。另外一些生活在大城市或周圍的人,則用佈道、改革、成立新團體等的方式,向世界宣揚貧窮的精神。新的時代,新的命令,新的要求;但是異端仍然存在,很難根滅。 千禧年神話繼續在中世紀的歐洲歷史過程,在人們的觀念、文化及思維中傳揚開去。默示錄的預像、世界末日、默西亞救主回歸,都是那個年代的宗教現實。還有就是回復一個新天地、一個超越腐敗及打敗邪惡的完人社會。善人得到勝利。故此,在十二世紀,福音及新約聖經,就是基督宗教的中心點。但最激動人心和最多人閱讀及加以詮釋的,就是默示錄,而這部書也是最流行的讀物。
生母難產被逼分開 孖女雙雙回應聖召
1962年2月23日,則濟利亞(Cecilia)誕下一對孿生女兒:伊利莎伯(Elizabeth)和加俾厄拉(Gabriela)。但是,她在剖腹生產時離世,沒有機會看她這對女兒一眼。在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殘酷現實,整個家庭再無其他辦法,只好分開這對「孖女」——一個由父親撫養,另一個交由則濟利亞的妹妹撫養。 這個撫養安排,讓她們在戶籍上成為「表姊妹」。由於她們都是居住在鄰近的城鎮,便一起到相同的學校。二人經常坐在一起,亦因視力問題,而雙雙坐在首排。她們非常了解彼此,又愛一起玩耍,又經常選擇相同的課外活動。此外,她們的相同品味也影響到穿着方式:她們最經常選擇相同的鞋子或裙子。
聖儀與基督徒的喪禮(一)
《天主教教理》卷二「基督奧跡的慶典」1667至1690號 文:陳繼容 為大家介紹過《天主教教理》卷二有關「天主教會的禮儀」,「病人傅油聖事」和「聖秩聖事」後,這次要談的是「聖儀與基督徒的喪禮」,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一、聖儀 聖儀的本質 為了聖化教會的某些職務,或教友生活中某些情況和境遇、及於人類有益的物品,除了主耶穌基督建立的七件聖事,聖教會也設立了一些聖儀。聖儀通常包含祈禱和劃十字聖號,有時也會灑聖水,以紀念聖洗聖事。聖儀不像聖事一般賦予人聖神的恩寵,但透過教會的祈禱,讓人準備接受恩寵。和聖事一樣,聖儀的效能也是源自主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跡,且導向聖化人類、光榮天主這目的。 聖儀的施行人 所有已經領受聖洗聖事的人,都蒙召成為一個「福源」(參閱創12:2),可施以祝福。因此,信友也可以主持某些祝福。例如父母親可以祝福自己的子女。不過一項祝福越是涉及教會和聖事生活,就應該由聖職人員,即主教、司鐸或執事來主持。 不同形式的聖儀 交代過聖儀的本質及施行人後,現在讓我們看看聖儀到底包括些甚麼,主要以下幾項:人、食物、物件、地方的祝聖禮(也稱祝福禮),驅魔禮和民間的熱心敬禮及善功,以下謹逐一解說。
教宗致函宗座生命科學院:教會要努力重振促進生命的人文主義」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新聞室週二(15日)公布,在宗座生命科學院慶祝創建二十五週年的機會上,教宗致函給該機構主席帕利亞總主教(Archbishop Vincenzo Paglia),談及宗座生命科學院創建的歷史、進步的矛盾、切莫將人文主義與強勢取向的意識型態相混淆、建設普世的兄弟友愛、認出希望的標記,以及對話和為衆人服務。
2018年澳門教區教聞回顧
1月4日-澳門特區政府就《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立法,進行公眾諮詢,教區婚姻家庭與生命委員會舉行專題討論會。 1月5日-教區婚姻家庭與生命委員會就《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立法,該會在號角報刊登遞交政府的回應文本,解釋有關條例對人類生命與道德的影響。同時,呼籲各堂區教友聯署行動,以守護「人性的尊嚴、生命的價值及維護社會倫理道德」。 1月6日-澳門聖老楞佐堂和花地瑪聖母堂,分別首辦「聖誕愛心願望樹」活動,讓澳門有需要幫助的人能願望成真。 1月7日-教區禮儀委員會及教區社會傳播中心,合辦「宗教藝術保育」講座,由蔡國傑老師主講。 1月13日-教區禮儀委員會在聖老楞佐堂舉行非常務送聖體員派遣禮,由李斌生主教主持。
週三公開接見 教宗:向天主祈禱應如同兒童依恃父親那樣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16日)如常主持接見活動及要理講授,繼續講解有關《天主經》,闡釋天主不單是一名父親,也如同母親般持續不斷地愛自己的孩子:「我們即使處在困難時刻,在遠離天主的小徑上行走、被世界遺棄,並因内疚而感到無力,我們仍能找到祈禱的力量。」 教宗以呼喚「阿爸,父呀!」這角度去解釋我們該如何地向天主祈禱。教宗先從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的書信談起,指出在我們祈禱時,天主不會掩面不顧我們,也不會沉默不語,因為祂從未忘記我們,而且永遠信守祂對我們的愛:祂尋找我們、愛我們,看到我們身上的美麗(參閲:羅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