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2018迎新教友聚會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將於2018年4月29日(星期日),下午2時30分至5時30分,假聖若瑟修院(岡頂入口)舉行迎新教友活動。李斌生主教將為教友舉行感恩聖祭,及與參加者交流。活動內容還有由各善會團體主持的有獎攤位遊戲。該會希望透過活動,讓新教友加深了解教會及善會團體,從而分享教會大家庭的喜樂。已報名的朋友, 請依時出席。查詢: 6688 9635 (WhatsApp)。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世界聖召祈禱節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世界聖召祈禱節 1. 第五十五屆世界聖召祈禱節將於本年四月二十二日(復活期第四主日)舉行,主題為:《聆聽、分辨及活出上主的召叫》,教宗文告可在以下網頁下載:www.vatican.va。 2. 謹請各位堂區負責人於該日的各台彌撒中舉行募捐,所得款項交到教區總務處,轉交羅馬教廷。 特此公告 教區秘書長 馬嘉道神父 二零一八年四月十八日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家學校舉行創校六十週年親子體藝匯演

(本報訊)聖家學校為慶祝創校六十週年,於4月4日(星期三)假塔石體育館舉行親子體藝匯演。主禮嘉賓包括有:教區李斌生主教、社會文化司譚俊榮司長、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浦海龍副部長、教育暨青年局龔志明副局長、天主教學校聯會周伯輝會長及中華教育會何少金會長。活動首先以奏唱國歌及校歌、祈禱,以及別開生面的點睛啟動儀式──主禮嘉賓使用遙控器把場內15條金龍頭上的彩燈開啟,為活動揭開序幕。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與韓大輝總主教談《天主教教理》(三)

文:陳思穎、林康政 問:《天主教教理》已頒布了25年,今天我們對《天主教教理》的運用和推廣,您覺得有沒有達到福傳及信德培育之目標和效果? 答:這個問題我實在難以回答!因為我並未做過一個清楚的研究,究竟各地方教會怎樣回應。反而,我更需要大家提供資料給我。 不過,讓我們記得1962年10月11日這個日子,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開幕。過了那麼多年,之後我們也看到有《天主教教理》的出現,是承接著這種精神。第一個要肯定的是,教會很堅定地認為培育是絶對需要,不單為教外的人士認識天主教的主要道理,也為我們這些教會內的信友皈依。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懂得,或者模糊地知道,這是不夠清晰的。這本書的出現就是針對這問題,不可以模糊,否則難以認真對待自己的信仰。教會對這方面確是很堅定的。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我與澳門……》澳門自閉特色人士及智障人士繪畫比賽頒獎禮2018

(本報訊)為了提高公眾對自閉症的認識、接納和支持,聯合國於2007年始,把4月2日定為「世界關顧自閉日」,自此起,每年各地均舉辦自閉症的相關活動。為響應世界關顧自閉日,澳門明愛聯同香港關顧自閉聯盟合辦以「《我與澳門……》為題的澳門自閉特色人士及智障人士繪畫比賽」。活動獲多個復康機構協辦並順利開展,共收到252幅參賽畫作。比賽頒獎禮於4月2日下午三時假澳門威尼斯人米蘭宴會廳舉行。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若瑟靜修院五月份靈修活動 聖方濟各靈修

(本報訊)聖若瑟靜修院(竹灣會議中心)將於5月18至 20日舉辦「聖方濟各靈修」,歡迎教友和慕道者參加。 聖方濟各是12世紀聖人,他在生命皈依轉化的經驗中,體會到天父的慈悲美善、大愛,從而領悟宇宙中萬事萬物彼此的兄弟姐妹關係。以簡樸、謙和、平安、喜樂的心態與宇宙眾生活出手足情,建立教會,造福人群,頌揚上主。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德蘭學校教職員退省

(本報訊)聖德蘭學校全體教職員於3月29日(聖週四),進行了四旬期退省活動「尋根‧尋真」,由羅芷芬小姐及劉家正神父帶領。羅小姐以分享其自身某些生命歷程的張力作起點,引發參加者回憶可能一直未為意的、個人生活經驗中的張力,重溫在這些張力中,個人內心有怎樣的感受,以接觸當時的自己,認識當時的自己。之後,劉家正神父進一步帶領參加者透過小組,分享當天的經驗和感受,練習用心聆聽,以感受自己和他人彼此的觸動,從而認識自己,認識他人,產生同理心。有參加者發現:同理心是要先感受他人的感受,才能理解他人情緒背後的真正意義,而產生體諒與包容;作為老師,不可只關注自己的感受,反而要多聆聽學生的感受,便能從多角度看自己的學生。劉神父在整合參加者的發現的同時,亦強調「意識」和「專注」於個人經驗及他人經驗的重要性。學校存在的目的既然是為了學生,教師們必要先能認識和了解自己,從非人力可控制的困難中,即從個人經驗中反省自身真實的感受,感受其背後的意義,才能跳出困難,找到天主給我們的原來是更美好的,這就是希望的出口。唯有這樣,教師才可帶領學生認識自己,發展潛能,找到希望。最後,劉神父及羅小姐與全體教職員手牽手,彼此連結,在凝聚成的正能量中,互相祝福平安、喜樂與詳和,以期待主耶穌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