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聖保祿學校分別於2018年7月15日和22日,在該校何鴻燊夫人禮堂舉辦了幼稚園、小學、初中和高中的畢業典禮,畢業生共764人。
本地 Local
「綠新青」二度訪澳舉行工作坊和表演 參與青年:每人都是主角
(本報訊)應普世博愛運動(澳門區)及天主教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邀請,國際表演藝術團「綠新青」(Gen Verde)上週三至五(18至20日)假利瑪竇中學舉行工作坊,並於週六(21日)晚與工作坊參加者同台演出。 繼2016年應特區政府的邀請,今次是「綠新青」第二次訪澳,為澳門15至25歲的青年舉行有關歌唱、敲擊樂、舞蹈和戲劇等的工作坊,逾70位來自澳門、香港和廣州的青年參與,學習藝術團的各種技藝。
《人類生命》通諭頒布50週年 「基督徒夫妻活出婚姻聖召的助力」
(梵蒂岡新聞網)《人類生命》通諭頒布50週年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重溫教宗保祿六世對此文件的教導與呼籲。在公開通諭一週後,教宗於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呼籲基督徒夫婦勿把此文件看成禁令,而是活出婚姻聖召的助力。 1968年7月25日,經過多年努力完成,教宗保祿六世正式頒布《人類生命》通諭;一週後(即7月31日),他在岡道爾夫堡夏宮的宗座大樓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 第一句便說:「今天我們無可避免地要談論《人類生命》通諭的主題。」此文件費盡他多年的心力,並觸及種種他在牧職期間和當代教會中最棘手且複雜的議題。
聖老楞佐堂慶祝堂區主保瞻禮
(本報訊)聖老楞佐堂將於8月12日(主日),慶祝主保聖老楞佐瞻禮。當日早上九時正舉行堂慶感恩聖祭,敦請李斌生主教主禮。同日中午12時正,假巴黎人-議會廳(五樓),舉行堂慶聯歡聚餐,餐券現正公開發售,每張餐券為澳門幣250元正,彌撒後可於聖堂門前或到堂區辦事處購買,歡迎教友踴躍參加。
為夫婦感情注入新能量 「愛讓我們在一起」活動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有鑑於夫婦婚後的生活,忙著工作,忙著照顧家庭和小朋友,夫妻兩人之間總覺得少了些甚麼……,故該會特地舉辦「愛讓我們在一起」活動,透過不同元素,為夫婦感情注入新能量。活動日期分別定於2018年8月18日、9月15日及12月1日(週六);三項活動主題包括:中醫穴位舒壓按摩(8月18日)、皮革鎖匙扣DIY(9月15日)、夫婦歷奇體驗日營(12月1日),歡迎已婚夫婦參加。 詳情可瀏覽協會網頁www.mcaf.org.mo內相關海報,報名及查詢請電2838 8886。
鮑青網成立廿五週年系列活動開幕禮
(本報訊)由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主辦,社會工作局、澳門基金會及教育暨青年局贊助的「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成立廿五週年系列活動」,在2018年7月21日開幕。 開幕禮由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與青年工作部徐婷部長、社工局家庭及社區服務廳鄧玉華廳長、教青局青年廳陳旭偉廳長、澳門中華教育會鄭杰釗副理事長及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黃偉傑會長主持。一眾嘉賓同時主持了「BOSCO TEEN 2018國際籃球邀請賽」開球禮。
感恩滿懷 奉獻初果 校慶年閉幕禮暨畢業禮
(本報訊)聖德蘭學校於7月13日,在何黎婉華庇道演藝劇院舉辦了《感恩滿懷 奉獻初果──校慶年閉幕禮暨畢業禮》,在精彩的表演及節目安排下順利完成。當天邀請了眾多嘉賓,包括了教育界人士、遠道而來的校友,以及寶血會的修女,當中亦有幸邀請到天主教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到場參與,共同分享這份喜悅。李主教提醒應屆畢業生切記感恩天主給我們的天賦,藉着家長、老師、學校以及社會各界對學生們的栽培,繼續在將來的學程上奮鬥,將果實奉獻予社會。而教育暨青年局組織暨資訊處黎玉燕處長表示,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期望透過發展高品質的教育,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以達到「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方針,為澳門、為國家付出更大的貢獻。聖德蘭學校校長盧桂芳修女在謝辭中,衷心感謝各界人士的支持及愛護,認為今年實在是天主特別恩寵的一年,在天鴿風災後,全校上下一心共同重建校園,同時不斷回應學生在各方面成長上的需要,全校教職員工一直謹守學校主保聖女小德蘭的精神,各人在自己的份位上盡力做好,即使是微小的事,亦會用心去做、為學生的學習及成長用心付出。應屆畢業生亦積極回應盧校長的訓話,承諾遵守校訓「勤樸仁愛」的精神,努力實踐愛主愛人、積極學習的良好品德。 在典禮中,隨著學校歌詠組獻唱「良師頌」的歌聲,頒發教師的長期服務獎,對服務多年的老師表示敬意。最後,畢業典禮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聖大舉行畢業典禮 頒發162個學士學位
(本報訊)聖若瑟大學於2018年7月14日早上,假青洲校舍禮堂舉行學士學位畢業典禮,共162名學生獲頒發學士學位 。 畢業典禮由澳門教區首牧兼聖大校監李斌生主教,及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博士主禮。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澳門教育暨青年局、澳門社會工作局、各高等院校及其他機構和組織代表亦出席見證。
聖若瑟六校結業禮勉勵學生成功需苦幹
(本報訊)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於本月18日上午九時,假花地瑪百年顯現紀念堂(聖若瑟六校禮堂),舉行「2017/2018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結業禮」。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喬樹勇校長、聖若瑟教區中學校友會岑妙娟會長、林亦樂副會長、校友劉永年榮譽會長,何金明大律師、黃偉燐、陳函思、何駿豪大律師、譚嘉欣等校友擔任頒獎嘉賓,教職員、校友、家長等出席是次典禮。
澳門融合生家長教養壓力、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家長參與之關係研究
澳門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聯同澳門特殊教育研究學會,於去年至今年間進行有關一項融合教育研究。題為:「澳門融合生家長教養壓力、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家長參與之關係研究」。研究中有六項發現:第一,孩子就讀初中及高中的家長,其所感受的發展壓力較幼稚園的為高;第二,面對生活壓力方面,呈現顯著壓力的群體包括母親或其年齡限乎於31-50歲間的年齡群組,當中,值得關注的是,能與配偶建立良好關係的受訪者中,其生活壓力較少,這體現在生活感受及整體生活壓力方面;第三,家長的教育程度越高、與配偶關係越良好的受訪者中,其家長知覺社會支持的程度越高。第四,輪班工作、經濟壓力較大的家庭,其家長的社區參與及家庭參與程度較低;然而,孩子呈現的問題狀況越複合,其家長的整體參與程度越高。第五,家長的教養壓力、生活壓力、知覺社會支持、家長參與等,皆呈現顯著的相關性。第六,研究重點是以「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在預測融合生之家長參與程度當中,發現當社會支持越大,特別在情感及訊息支持方面,家長願意參與子女教育的程度就越高;反之,教養壓力的互動壓力越大、生活壓力的人際壓力越大,則家長參與子女教育的程度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