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澳門融合生家長教養壓力、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家長參與之關係研究

澳門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聯同澳門特殊教育研究學會,於去年至今年間進行有關一項融合教育研究。題為:「澳門融合生家長教養壓力、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家長參與之關係研究」。研究中有六項發現:第一,孩子就讀初中及高中的家長,其所感受的發展壓力較幼稚園的為高;第二,面對生活壓力方面,呈現顯著壓力的群體包括母親或其年齡限乎於31-50歲間的年齡群組,當中,值得關注的是,能與配偶建立良好關係的受訪者中,其生活壓力較少,這體現在生活感受及整體生活壓力方面;第三,家長的教育程度越高、與配偶關係越良好的受訪者中,其家長知覺社會支持的程度越高。第四,輪班工作、經濟壓力較大的家庭,其家長的社區參與及家庭參與程度較低;然而,孩子呈現的問題狀況越複合,其家長的整體參與程度越高。第五,家長的教養壓力、生活壓力、知覺社會支持、家長參與等,皆呈現顯著的相關性。第六,研究重點是以「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在預測融合生之家長參與程度當中,發現當社會支持越大,特別在情感及訊息支持方面,家長願意參與子女教育的程度就越高;反之,教養壓力的互動壓力越大、生活壓力的人際壓力越大,則家長參與子女教育的程度就越低。

就以上發現,特殊教育研究學會理事長董志文博士建議,一旦發現子女為融合生,家長需要主動尋求親朋協助,從多方面尋找協助子女的資源,並與學校、復康機構建立良好關係及提供孩子的資訊,以方便學校、復康機構為孩子及家庭提供更合宜的支援服務,同時父母之間須要建立良好的關係;學校在支援上,須要清楚了解融合生的家庭背景,並須留意中學階段融合生與其家長的狀況,為較多障礙、較多困擾的融合生及家長作出更多的支援;政府除了就上述為學校、家長作出支援外,也須建立家庭友善政策,鼓勵需輪班的企業,為有融合生孩子的員工提供更為合宜的上班時間,優化現時對有關弱勢家庭的支持,為經濟較困難的融合生家庭、融合生的母親提供更多的支持,並同時加大對社會大眾的宣傳,以提升融合生家長的教育參與程度。

就是次研究,為澳門開展針對融合生之服務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葉永強行政總監表示未來的服務重點有二,第一,強調建立健康而堅實的夫婦婚姻關係,才是有效對抗家庭中的各項危機及問題。本會於2012年已開展「愛家Team」家長支援服務,過程中發現很多融合生家長出現不同程度的無助感及無能力感,對其子女之照顧困擾更是伴隨父母的一生,而社會上普遍關注於融合生的早期辨識、在校資源及治療資源方面,家庭中容易把問題的焦點轉移至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夫妻問題的本質。故此,從研究提醒我們,發展良好的夫妻關係能影響家長看待其照顧子女壓力的主觀感受。

第二, 推動開展更多社區及入校的家長支援小組工作,連結不同的社區資源網絡,提升家長資源,並從中建立起「家長才是照顧孩子的專家」之信念,透過鼓勵善用自我經驗,善用過往「有效」的方式,讓家長意識揚升,為小組成員建立「同坐一條船的感覺」,發揮家長的互助精神,同時亦邀請有經驗的前線工作者於小組為家長提供專業指導,開辦不同主題教養技巧的培訓工作坊及活動,以提升社會人士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認識和接納。

是次調查研究發佈於7月22日在鮑思高粵華小學進行,由澳門特殊教育研究學會理事長董志文博士、理監事張志樂、黃棟祥負責,同時亦邀請了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施達明博士、澳門城市大學教育發展研究所副主任李嵩義博士擔任研究顧問。研究以通過信度、效度驗證後的量表進行調查,於去年10月至今年6月間,在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協助下,成功從10所學校、2個機構共收取了337份有效樣本,數量約佔全澳融合生總數約25%,樣本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澳門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供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