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啟航(乙年常年期第卅二主日) 梁展熙 如果要為每個乙年第卅二主日定個主題的話,我猜「世界寡婦日」大概會是最好的選擇。在今天的各篇讀經中,多次提到寡婦。讀經一中有寡婦;福音選讀中兩次提到寡婦;就連答唱詠的詩節中也有寡婦。但這些寡婦的待遇則不盡相同。就讓我們順著讀經的次序來看看她們的遭遇吧。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小珠子蘊藏的能量
送給母親的玫瑰(1)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jmom.honlam.org Father Hubert Schiffer剛開完彌撒,坐下來吃早餐。當他在用匙羹取些西柚時,忽然間刺眼的光線出現在他眼前。他感覺到有一股力量「透過空氣越過我,驚嚇我,毆打我,使我旋轉得猶如被秋天狂風吹散的落葉。」 剎那間,至少8萬人死於這炙熱的爆炸。這天是1945年8月6日,是紀念耶穌顯聖容的瞻禮日。在廣島,由Enola Gay投下的原子彈把該城市瞬間夷為平地。但生活在距離出事地點約八個街區的Father Schiffer和另外三位神父卻在這次爆炸中生還。往後更沒有一位患上後遺症。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36)
文德泉蒙席 著 澳門的主保聖人 1647年的時候,澳門市議會決定:「在每一個澳門的主保聖人的瞻禮日,亦即是聖母無原罪、聖若翰洗者、聖方濟各沙勿略和聖加大利納瑟納的瞻禮日,所有當年在議會任職的官員,如法官、議員、仲裁員和書記官等,都必須於該日在有關的聖堂內辦理修和聖事及領聖體」。由此可見,當時的澳門有四位主保聖人。今天,我們只談聖方濟各沙勿略。
願意慷慨付出的人,必會得到慷慨的祝福
May Tam 在耶穌時代男權的社會,一個寡婦不僅可憐,也是無助的。 因為她不僅失去了丈夫,同時也失去了她唯一的生活支柱。 寡婦要依靠別人,易受傷害,往往被忽視,在社會上被認為是「毫無價值亅的。 然而,這個主日讀經述及的兩個寡婦,一個在舊約 (第一讀經) ,另一個在新約 (福音讀經),是慷慨和信德的典範。 前者把她最後的一頓飯給了天主的先知,而後者則把她全部生活的一切投入了聖殿的銀庫裏。
家庭主教會議2015(三):第三週
神學展望 梁展熙 十月十九日,教宗於上週末所發表的講話繼續引起迴響。方濟各在十月十七日的演說中【1】,除了強調主教會議的三重聆聽(平信徒、主教彼此、羅馬主教)外,他提出教會該思考涉及主教層次的「中級團體領導」(intermediate collegiality),參照古時教會權力下放程度相對較高的架構。「教宗並不獨自高於教會之上;相反,在教會內,在受了洗的天主教徒之中,他是其中之一,在主教團中,他是眾主教之一」。同時,他補充道:「要教宗代替地方主教去考慮他們轄區內的每項議題,是不智的。從這意義上說,我意識到有需要去提倡健康的『權力下放』(decentralization)」。
諸聖 過去 未來
聖言啟航(諸聖節) 梁展熙 這星期的主日,適逢諸聖節。由於那是慶節,禮儀位階高於常年期主日。因此,當天慶祝諸聖節,也誦讀禮儀為該節所定的讀經,而非乙年常年期第卅一主日的。由於當中的讀經(如《瑪》的「真福九端」【1】等)我們大概都耳熟能詳了,所以就讓我們連同彌撒禱文一起,欣賞和投入今天的彌撒禮儀之中。
《母院史:一冊未完成的回憶錄》
鮑思高神父著作 梁定國神父 我想以三個問題來介紹《母院史》這冊書籍。 首先,鮑思高神父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從「前言」中他清楚地指出,首要是因為「那位有最高權力者」命令他去寫。那麼,誰是這位「最高權力者」?是當時的比護九世教宗。當鮑思高神父於1858年首次前往羅馬覲見教宗,談及有關創立慈幼會的事宜,當教宗詢問他有否一些比較特殊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時,鮑思高神父敘述到他的九歲奇夢及其它的事情,教宗對此十分感興趣,鼓勵他將這些事情寫下來,因為為他將來的神子很有作用。常被稱為「服從教宗」的鮑思高神父也有不聽話的時候,當鮑思高神父在九年後(1867)再次覲見教宗時,教宗還記得他曾鼓勵鮑思高神父所做的事,但他卻因事忙,將這件事置諸腦後,完全忘記了,教宗於是「命令」他將所有重要的工作都要放下,執筆書寫。但鮑思高神父又再等了六年後,終於在1873-75年間才將《母院史》書寫下來。
「沒有膝蓋的惡魔」
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和根源(3)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jmom.honlam.org 我們先前談論過聖祭禮是:1) 耶穌奉獻和被奉獻的犧牲;它是 2) 以耶穌為食物的一頓筵席。再者,耶穌-偽裝在麵包內 3) 停留在聖體櫃內,與我們在一起:聖祭禮也是為朝拜真正臨在的天主。故此,《天主教法典》使用三個字來總結聖祭禮:(耶穌)被奉獻的(offered),領受的(received)和蘊藏的(contained)。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35)
文德泉蒙席 著 踏足澳門的第一位耶穌會士 從澳門寄出的第一批書信是由兩位耶穌會士所寫的,他們就是平托(Fernão Mendes Pinto)和巴烈圖神父(Pe. Melhior Nune Barreto, S.J.)。第一封是1555年11月20日發自阿媽港,而第二封則寫著於1555年11月23日寄自中國媽祖港。平托在第一封信說:「我今天從所在的浪白滘來到六里外的阿媽港,在這裡我見到了巴烈圖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