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天天誦唸玫瑰經的四大理由:連接花地瑪

文:Tom Hoopes 譯:何紹玲 今年是聖母在花地瑪顯現的100週年紀念,正好讓我們向聖母顯現的訊息作敬禮。之前我曾提過花地瑪「為罪人悔改」的訊息,剛巧它隨着慈悲禧年之後這一年。 這次我想指出的是花地瑪另一重要訊息,那便是:每天誦唸玫瑰經。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活水泉旁的撒婦

梁展熙 在(甲年)四旬期的第三、四、五主日,我們會讀到《若》中的三個信仰萌芽(to come to faith)的故事。今天的教會禮儀,一般強烈建議在合共於三個主日(即四旬期三至五主日)舉行的三階段考核禮的彌撒中誦讀這三篇福音,無分甲、乙、丙年。原因大概是,當中有激勵人心的人物,又有深富象徵意義的水和神,光和信,死亡和生命,這一切都是用來作候洗教理講授的理想材料。不過,我倒想用另一個角度,從《若》第四章中的撒瑪黎雅婦人切入,來看看今天的福音選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四旬期第三主日(甲)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 4: 5-42 今天的讀經的主題是「水」。福音的一開始,我們看到耶穌真正的面貌,又累又餓又渴的出現在一位撒瑪黎雅婦人面前。耶穌常常在福音中用各種方式提醒我們:其實祂充滿人性,跟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有自己的需要。從福音中我們得知,撒瑪黎雅和猶太人是對立的族群,但耶穌並沒有避開他們,反而說要賜給他們活水。那名婦女因此質問耶穌什麼都沒帶,還要向她討水喝,更不懂耶穌口中的「活水」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名撒瑪黎雅婦女希望以後永遠都不用再辛苦汲水,但耶穌所說的活水是永生的泉源,是超越一切物質的活水。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六章:聖經(一)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神學家稱他們取材論證的地方為神學的來源。沒有一個神學的來源是與其他的來源分離:即它們都包含在一個互相深層的聯繫上。第一個來源就是聖經,也是神學的靈魂,因為聖經為所有神學的工作賦予生命和意義。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謙行天意 愈顯主榮

梁展熙 每年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選讀,都是「耶穌顯聖容」(The Transfiguration of Jesus)。在今時今日的人來說,這樣的稱謂不易明白,而且似乎掩蓋了其更深一層的意義。容我斗膽提出,更貼切的名稱應該是「耶穌改變形態」(The Metamorphosis of Jesus)。這提議取靈感於「[耶穌]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一句的動詞:metamorphoō(=改變;轉化)。這個動詞的字根之一是「morphē」(=形狀),使人不其然想起保祿的《致斐理伯人書》中詩歌的一句:「[基督]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2:7)。句中的「形體」,原文就是「morphē」。至於動詞「metamorphoō」,在《新約》中只出現在另外兩處:「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被你們心思的更新所『變化』」(羅12:2)及:「我們眾人以揭開的臉面反映主的光榮的,漸漸地光榮上加光榮,都『變成了』與主同樣的肖像,正如由主,即神在我們內所完成的」(格後3:18)。可以說,耶穌顯示自己光榮,預兆著祂追隨者的轉化。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四旬期第二主日(甲)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 17: 1 – 9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獨自到一座高山上,由此可見他們三位在十二宗徒中的重要性。在這三位宗徒的見證下,耶穌在他們面前突然轉變容貌:祂的面容發光有如太陽,祂的衣服潔白如光。忽然間,梅瑟和厄里亞也出現在他們中間與耶穌說話。他們兩位的出現,代表了舊約的兩大傳統:梅瑟代表天主的法律,而厄里亞則代表偉大的先知。他們和耶穌同時在一起,就表示他們能為耶穌的所作所為背書,因為耶穌不僅延續了他們所建立的猶太傳統,更將成為猶太傳統的一部份。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五章:語言與神學(五)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6. 否定神學 否定神學是透過否定的思維及談論天主的方式。這種方法是基於天主是卓越的、並超越受造世界的想法,因此不能被任何受造的理智所領略,更不能用言語來完美地表達。 否定神學能在基督宗教的歷史中找到。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甲)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11: 25- 30   今天的讀經主旨是非常平安、非常安慰人的。「凡勞苦和擔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不管耶穌要求我們做到什麼,好能追隨他,他無時無刻要做我們安慰、寬恕、和好真正的泉源。無論生活對我們有多少嚴苛的要求,耶穌始終等待著我們。陷入困難和痛苦時,我們可以請他除去。他未必都會這麼做,可是我們可以確信的是他一定會讓我們重新拾平安。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必須牢記,不可以把耶穌看做逃避自己問題的方式。有時候,他給我們平安,不是讓我們脫離痛苦,反而在痛苦中給我們平安。期待耶穌或是他的媽媽或是其他某個聖人或是教會揮動魔杖,掃除我們所有問題、所有困難、所有障礙,這樣想其實很危險。耶穌自己的生命就是絕佳的例證。在革責瑪尼莊園,當他預見即將被逮捕、刑求和處決,他並不想經歷這些。耶穌求他的父免除這巨大的苦難:「父啊,如果可以,免除我這杯吧。」他這樣祈禱,但是在結束祈禱時,他說的是:「但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願意的。」(瑪26:39)父保持沉默,他的旨意卻是明確的。耶穌必須面對那即將來臨的事。於是,耶穌後來結束祈禱起身,那時候跟之前非常不一樣了。從此刻到他受難的過程,他始終顯示出安靜的尊嚴和力量,即便面臨各式各樣的羞辱依然如此。他的內在充滿了平安,他對父說出全然的「是」就此產生了。 也許,我們會看到福音的兩個面向同時浮現,一方面,耶穌徹底、完全地將自己交在天主的手中,但是同時,他也體驗到「勞苦和負重擔」的人所經歷的安息。我們接近天主、耶穌或是聖母的方式或許不同,「天主啊,請賜給我這個,天主啊,我必須要得到這個,否則我走不下去了……不是祢的旨意而是我的要成就。我的旨意在地上承行,如同在天上。」這豈不是完全顛倒了!如此一來,這樣的祈禱沒得到答覆也沒什麼好奇怪的。生命中有些事情可以改變,而且得由我們自己去改變,透過改變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