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勒內.笛卡兒(René Descartes,公元1596-1650)想摒棄所有懷疑論,藉以建立一個無可置疑的知識系統。他提出了一個方法,然而,很諷刺地,這方法是由懷疑開始。這並不表示在現實中他不會作出任何判斷或決定,但作為一個新的哲學的方法,他決定先除掉可能產生懷疑的源頭。因此,笛卡兒的態度稱為「方法的懷疑」。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你起來行走罷!
文:梁展熙 乙年復活期第三主日 按禮儀曆,我們已來到了復活期第三主日。然而,細心留意福音選讀的你,不難發展,禮儀讓我們聽到的耶穌行實,仍然停留在基督復活的那一天。雖然乙年是馬爾谷年,但今天我們卻聽到《路》中著名的〈耶穌顯現予厄瑪烏二徒〉一段的後續發展(段落本身是甲年復活期第三主日的福音選讀)。可是,意想不到的是,福音主題似乎仍在解決上兩主日就已著手處理的問題。
【聖言心語】復活期第三主日(乙)
文: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路加福音24: 33, 35-48 今天我們聆聽另一個耶穌在復活那天向門徒顯現的故事。這次是路加福音記載的,一開始,門徒們聚集在房間裡,聽兩位從厄瑪烏回來的門徒訴說他們遇見復活的耶穌極其震撼的經歷。突然間,耶穌來了,在他們中間,用猶太人傳統的方式問候他們:「願你們平安。」門徒們第一個反應卻是驚恐?。那段時間待在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耶穌死了,那麼出現的應該是鬼。但是耶穌讓他們安心,他顯示他真實的身體。他要他們碰觸他的手和腳。鬼可沒有肉體和骨頭。可是,此時的耶穌不是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他可以穿越關閉的門、出現在多個不同的場合),可是和他們熟悉的那位卻是一模一樣,於是他們的感受轉為無法形容的喜樂。他們看著祂的神奇是開心,也是驚奇。耶穌於是更進一步要他們給他吃的。鬼可沒辦法吃東西。耶穌真正死而復生了,祂的的確確在我們的世界之中且跟我們一樣,儘管跟聖週五之前大不相同。
布魯斯.艾特肯談從洗錢到電台直播節目(愛的時刻) 「物質的世界裏沒有回報,一切都是浮淺的」
文:PEDRO DANIEL OLIVEIRA (採訪於香港) 譯:何紹玲 布魯斯.艾特肯(BRUCE AITKEN)為了犯洗錢罪被逮捕至收監,他曾有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人生。 經歷了人生180度的轉變,他在電台節目(愛的時刻)為支持他節目的聽眾發聲,收聽他節目的大多數是家庭傭工和在監獄服刑的人。他接受《號角報》訪問時,談到他在大氣電波做節目的成功和天主的計劃與未來。 ================================================================= 每個星期天,你也會從香港直播一個叫(愛的時刻)的節目,可以告訴我們多一些嗎? (愛的時刻)是在2004年開播,今年四月四日便是十四年了,開始時是一個小時,現在已增至兩個半小時,播出讚美和崇拜的歌,也會用英語、菲律賓語(他加祿語)和其他語言,接聽來電,打來的多是菲律賓家傭。
花地瑪的路濟亞修女 講解為何每天必需頌唸玫瑰經
文:Joseph Pronechen / NC Register 這位花地瑪聖母神視者向我們清晰傳達,聖母不斷要求所有人每日頌唸玫瑰經的原因。 正值我們慶祝聖母在花地瑪顯見的100周年紀念,您是否想更進一步了解為何我們應該聽從聖母對她孩子的教導、每日頌唸玫瑰經呢? 天主的僕人路濟亞修女(Sister Lúcia dos Santos)可以告訴我們,她在她的著作《召叫》(Calls)中向我們清楚解釋花地瑪的訊息。修女在書中提醒我們,這個召叫早於聖母在1917年5月13日首次顯現時便出現。
澳洲唯一修院城鎮——新諾爾恰見聞
文:饒安 基督信仰的種子,隨著英國第一艦隊(First Fleet)在1788年的抵達而開始在澳大利亞廣闊美麗的土地上播下,而本篤會在澳大利亞早期的開教和福傳事業方面曾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但促成聖統制在當地建立起來,本篤會士更出任當地首名主教的聖職。
【聖言啟航】平安:從內在打破因懼怕而緊閉的門
文 :梁展熙 乙年復活期第二主日 今天是復活節八日慶期的最後一日。儘管基督的死而復活空前絕後,但既然人間歷史尚未走到盡頭,那麼仍活在此世的基督徒,就要學習繼續生活在這時間長度無人知曉的夾縫中。這夾縫來自一個矛盾(tension):一方面,基督國度已開始在人世間臨現;但另一方面,只有在人世終束之時,基督國度才會圓滿臨現。究竟基督徒該如何在這樣的處境下生活?今天的讀經應當有些啟迪。
【速食哲學】(58)懷疑是明智的選擇嗎?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西方哲學始於公元前第五世紀的希臘思想家。我們探討過,哲學是從問「為甚麼」開始,而這是當時希臘思想家之辯論:「為甚麼」,或事物的起因或原因,稱為arche。 討論持續之際,一群不太熱衷於尋找真理但致力於修辭或討論的藝術的人開始崛起,其目的是說服他人成就個人的野心。由此可見,我們見到政治正確的語言並不是在我們的年代才誕生,亦非後真相時代的產物。哲學和神學界的錯誤在歷史上不斷重演。
【聖言心語】復活期第二主日(乙)
文: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若望福音20:19-31 復活節後的第一個主日,要強調的是復活耶穌的臨在和力量。復活的耶穌現在仍繼續和我們這些相信他的人生活在一起。死而復活的耶穌,被賦予相同的權力。「許多耶路撒冷四周城市的人,抬著病人和被邪魔所纏擾的人,齊集而來,他們都得了痊癒。」這是耶穌還活著的真實見證,持續著治癒的工作,讓門徒們奉靠上主的名行事。門徒們也宣講耶穌是救主的訊息,並邀請民眾加入他們的行列。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的信仰生活雖然沒有發生劇烈的變化,透過教會團體,我們漸漸地認識耶穌,進入到祂的真理和生命中,然而,今天的福音帶領我們回到初期教會,回到門徒們還未充分理解到被釘死埋葬的耶穌已經復活的時代。福音的一開始,門徒們因為害怕猶太人,聚集在一起,門窗緊閉。突然間,他們認為早已死亡的耶穌站在他們中間說:「願你們平安!」接著門徒們被派遣任務、賦予使命。你我身為耶穌的追隨者,同樣地也被賦予使命成為傳教士。門徒最重要的任務是「赦免」,使世人跟天主和好,修補破裂的關係,並能在祂內合而為一。雖然「和好聖事」赦罪的起源可以被追溯到今天的福音,但這裡所提到的赦免是超越法律效力,宣告一個人不再有罪的行為,是每一個基督徒團體和成員都可以行使的工作。
拍攝《受難曲》的見證與皈依 痛苦時想起自己的罪 男主角:「每當我們犯罪,就是背叛耶穌。」
文:姚子汶 2004年的 《受難曲》(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記述耶穌生命中最後12小時的受難記載。由於片中迫真及血腥的受難場面,一度引起極大爭議。 這套由米路吉遜(Mel Gibson)執導的史詩式福音電影,共斥資逾六億美元。他本身是名天主教徒,完成《受難曲》更是這位金像獎導演的畢生夢想。 米路吉遜曾表示,希望藉著這部電影能夠激勵大家的思想,令不同宗教信仰的觀眾反省:「最終希望電影給予大家鼓勵的信息。耶穌的犧牲能喚醒容忍、愛和寬恕,這些都是現今世界所需要的……這是一部關於信心、希望和愛的電影。」他為了這部電影,更花了12年時間研究聖經;他亦坦言在研究的過程中,信仰曾被動搖,又明白了痛苦、寬恕和救贖的真正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