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勒內.笛卡兒(René Descartes,公元1596-1650)想摒棄所有懷疑論,藉以建立一個無可置疑的知識系統。他提出了一個方法,然而,很諷刺地,這方法是由懷疑開始。這並不表示在現實中他不會作出任何判斷或決定,但作為一個新的哲學的方法,他決定先除掉可能產生懷疑的源頭。因此,笛卡兒的態度稱為「方法的懷疑」。
這些可能產生懷疑的源頭是甚麼呢?他指出了三個,三個源頭都是他腦海以外的。
第一個是感官。他說我們不能夠信任自己的感官,因為我們能夠被自己的所見所聞愚弄。有時候,因為生理器官上的某些缺陷,我們有可能作出錯誤的判斷。但是,這裡所說的,是例外情況,而不是規矩本身。想像一下,如果我們閉上眼睛,塞住耳朵,拒絕聆聽、品嘗或觸碰任何事情時,我們的生活將會是怎樣呢?
第二個懷疑的源頭是信德。笛卡兒說我們應該首先撇除信仰,這樣才能夠建立一個無可置疑的知識系統。
第三個是,他說我們必須懷疑過去所有哲學家的論說,因為他們有可能是錯的。笛卡兒想從一個清潔的白板開始他的方法。
但當我們將所有事情懷疑時,我們會餘下甚麼呢?我們肯定我們正在懷疑。我肯定我在懷疑中。如果我在懷疑中,那麼我便是在思考中。如果我正在思考中,那麼我(思考的那位)便一定存在!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
這樣我們的推理合理嗎?讓我對笛卡兒的方法提出兩個相反論點。
第一:我可以從懷疑(中)建立一個知識系統嗎?我在懷疑這個事實就即是我在思考嗎(如果是的話,懷疑可以視為始點)?正如我們探討過的,懷疑意謂延遲判斷,另一方面,思考反而是涉及判斷。懷疑這行為還不是思考的行為。我不能依靠懷疑去建立一套知識系統。我要透過理智所下的決定來建立這系統。
第二:我要建立知識系統的話,可以從懷疑我的知識的源頭開始嗎?每一道研究領域都需要數據或可以探討的資訊。生物、化學、物理、地質、天文、心理、社會、經濟和其它所有理論的實踐科學在能提供結論之前,都需要一些資訊。哲學同樣是這樣。哲學需要現實世界的接觸和開放(參閱「速食哲學」,第2篇)。「方法的懷疑」則持相反效果:對現實世界進行封鎖。
對現實世界進行封鎖的後果是甚麼?它讓我別無選擇,只好從自己的腦海中創造世界。這是哲學中的「主觀主義」。笛卡兒宣稱懷疑已經是思考。但為我們而言,思考時我們需要先思考客觀和腦海以外的資訊(思考的第一個行為),這樣才能反省(思考的第二個行為)我們的思想——我要先思考一件事情,才能反省我(對這事情)的想法。
理智是認識的能力,但能力或潛能是從真實世界的資訊和種種經歷而得以實踐的。當我故意與世界斷絕往來時,我可以很「自由」地按個人的「喜好」來創造自己的小宇宙。我們經常傾向於「照我們的肖像」(創1:26)看待這世界,「按我們的模樣」塑造這世界。很多時候,我們渴望「如同天主一樣」(創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