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調皮小子變成輔祭 更領略到彌撒的美妙和恩寵

文 : 杜亮神父(Fr Leonard E Dollentas) 譯 : 何紹玲 我從小便很調皮,爸爸會用舊式和縱容的方法來懲罰我。 我還記得當時我和鄰近三名小孩,組成童黨,溜進雞窩,偷走雞蛋、把蛋煮熟、跟着把偷來的蛋通通吃掉。這行動是經過精心策劃,劫掠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我們悄悄地拿走雞蛋,但以示仁慈,我們也留下了一些給雞場的主人。這偷竊的舉動,本是進行得天衣無縫,可是到了第三次出動時,我們忘記了賄賂那些大聲吠叫的狗,我們被拘捕了。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何事遊人尚迷路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上週福音讀到,耶穌派遣門徒二人一組外出傳教後回來覆命,疲憊不已仍被群眾包圍以致無法進食,耶穌決定讓一行人退到野外稍事休息。不料群眾竟然在他們之先就到達。耶穌不忍見他們有如「無牧之羊」,便主動施教——上主日福音選讀到此為止—並以五餅二魚飽飫群眾。自本主日起,禮儀一連五個主日在馬爾谷年(乙年)插入《若望福音》第六章——耶穌在《若》中的生命之糧講道,來取代《谷》寫得相對較為簡短的五餅二魚段落。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若望福音6:1-15 上主看顧祂的子民。在今天的福音中清楚地傳遞了這個訊息。他不僅以有形的物質餵養他們(「不是單靠食物……」),也以與天主合而為一所需的一切來餵養他們,天主是所有生命的根源與目標。若望一開始告訴我們,耶穌往加里肋亞海的對岸時,有大批群眾跟隨著他。是甚麼原因讓人們走九里路(12公里)來見耶穌?若望說是因為「他們看見他在患病者身上所行的神跡」。這可能反映出人們深層對於自身生命療癒與完整的渴望。同時也可能被詮釋為出於全然的自私與好奇心理;一般人在聽到「神奇」事件後一窩蜂的反應。我們如果只是在聽這故事時看到餅和魚被神奇得變多的表象,就與這些人無異了。若望不只一次提到「逾越節已臨近了」。逾越節是猶太人每一年重要的節日,慶祝重獲自由,不再受埃及的奴役,並成為天主所揀選的子民,在神的帶領下得到自由。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橫跨歐洲多國的雅各伯之路——一條讓人反思的道路

文:一朵小白花 普世教會於7月25日慶祝雅各伯宗徒的瞻禮。亞洲教友對這位宗徒的了解並不多,但在歐洲地區,特別在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等地均對他很感興趣,因為這幾個國家均有一條著名的「雅各伯之路」(Camino de Santiago);即使是非教友,閒時都會踏上這條朝聖之路。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哀民多艱是為牧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只要略讀一下今天的讀經,不難發現「牧者 / 人」一詞出現多次。今天的主題,明顯是與「牧人」有關。當然,禮儀不是為教導我們如何牧羊,而是希望我們從中體會到如何在世上活出基督徒的精神。 在讀經一所截選的一段《耶肋米亞先知書》中,「牧者」所指的,顯然是人民的領袖。在《耶》中,我們聽到上主對當時以民領袖的強烈譴責:「〔他們〕是有禍的!……我必要清算〔他們〕這些惡行!」。上主何以如此決絕?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十六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瑪谷福音6:30-34   我們不少人看電視連續劇作消遣。連續劇與電影的差異,在於有劇情的延續性,每一集都有特定劇情,下一集又有不同,但都有相關的劇情貫穿整部戲;每一部戲在接連的前後劇情下發展,因此當我們錯過一集時,便不容易連接下一集。 這主日與上主日的福音有連貫性,如同連續劇一般,就是耶穌與門徒的共同生活。上主日是耶穌派遣十二位門徒出去,主題是「我們蒙召叫在現代社會成為耶穌的見證」,我引用主禮在彌撒最後的結束詞:「你們平安去罷!彌撒禮成。」或「你們去傳揚福音罷!」我們懷著信心回答:「是的,天主,我願意將一星期將發生的一切事情交在你手裡,感謝天主。」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十章:教會分解的危機

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很多時教會的分立是因為人們過份對信仰的熱忱或對傳統的依戀。從最初微小的爭執,演變成討論甚至分裂。那是需要平衡和調解的。最適合就是找一個充當橋樑角色的人,去消除及解決問題,以避免形成分裂。而橋樑角色一詞在拉丁文是PONTIFEX,原義解說做橋的人,而後來演變成為了宗座(教宗)的意思。我們前面談過的聖額我略一世,在首個千禧年以前,為教會的統一及防止教會的解體或分裂,作過很多工作,把正在邁向分裂的教會變成超越國家、多民族及多語言的一個多元個體。團結是迫切的並日漸緊逼,但亦是愈漸困難。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73)在社會中,我們要謹記那四個原則?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我們說過,和他人聯繫是人本性的一部分。聯繫有眾多的形式,其中兩個為人是不可或缺的:家庭和國家。 家庭是人第一個和最基本的人性社群。人在那裡出世,接受教育和成長。但是,家庭不可能獨善其身,它需要國家的支援和捍衛其權益。此外,有些社群讓人可以在教育,專業,政治,文化,宗教或經濟領域上獲得培育,它們對於每個人的發展均有重要的貢獻。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非問未來 只宣主言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先知」一詞,大概會令人望文生義,以為他們就是能夠「未卜先知」或「預先知道未來」的人。然而,聖經中的先知,他們當中有些也許能夠指出人或事的結局,但他們的本質,絕不在於「預知未來」。言則,先知者,何許人也? 讓我們先從今天的讀經一來了解「先知」在舊約時代的發展。位於北國以色列的祭祀場所貝特耳的司祭阿瑪責雅在把亞毛斯趕走的話中,有此一句:「你走吧!退到猶太區去!在那裏覓食……」。可見早在主前第八世紀後期,以色列——猶太宗教傳統中不少「先知」是以「搵食」為目的。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十五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馬爾谷福音6:7-13   每次主禮神父在彌撒最後的一句話「你平安去罷!彌撒禮成。」出現在我腦海,有時主禮說:「你們去傳報基督的福音罷!」我們回答:「感謝天主」。 為甚麼主禮必須說這句話呢?這不只是正式地說「下週再面」,而是有更深的含意,這可在我們讀過的主日福音裡找到。向人宣報天主的愛,是一個可以做到的使命,並非不可能的任務。作為天主教教友,我們清楚知道這項使命。我們並非被要求挨家挨戶地、以行銷手法,去尋找迷失的靈魂。為我們教友來說傳福音不是「多層次傳銷」。我在印尼住過的城市,那時聽說過有一教會用傳銷方式傳教:若是引領若干人進入教會,達到特定標準,便得到的獎勵是免費前往聖地;這是真實地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