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姚子汶 我們已論及三位偉大的宗徒教父:聖克萊孟(St Clement),聖依納爵.安提約基雅(St Ignatius of Antioch)以及聖玻里加(St Polycarp)。我們還能提及這個時期的三件事情:一位主教,一封書信,以及一個啟示。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明末清初在山西絳州傳教的耶穌會士(4)-金尼閣神父姪兒金彌格
文:段春生神父 1602年,金彌格,字瑞表,出生於法國杜埃,是金尼閣神父的姪子。 1629年在葡萄牙里斯本出發,1630年至西安學習漢語,之後,來山西綛州協助高一志神父傳教。 在山西傳教三十五年,頗得段袞與韓霖兩大家族鼎力協助,成績斐然。 僅1637年至1638年,金彌格在綛州一帶受洗560人;1652年受洗470人。 期間,1635年,金彌格被高一誌所派遣到太原開教,一次就受洗200餘人。
世界窮人日活動
梵蒂岡仁慈之母門診加強義診服務 (梵蒂岡新聞網訊)為了慶祝本屆世界窮人日,梵蒂岡仁慈之母門診加強了義診服務。門診主任拉利(Massimo Ralli)醫生指出,上個月就診者達到1500人。志願者人數的增加展現出對有需要者的高度敏銳度。
你會得救嗎?我會被救贖嗎?
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 OP) 我們基督宗教論及救恩的普世性:天主希望全人類的得救,而耶穌基督為所有人的救贖而死亡。 有人問耶穌,說:「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耶穌間接地回答:「你們竭力由窄門而入罷!因為將來有許多人,我告訴你們:要想進去,而不得入。」(路13:22-24;參閱瑪7, 13)在前往耶路撒冷被釘十字架的路上,耶穌宣講「天國臨近了」(瑪4:17;參閱谷1:14)。天國就是以天主的恩寵和天主的愛,臨在於我們內;並以正義、和平和受造完整的一切工作,在我們外;又在我們跟前,天主每一天都來到我們的生活中,尤其是我們臨終及今世的終結之時:天主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進入天國,然而,天國的門是窄的,雖然「被召的人多,被選的人少」(瑪22:14)。
【天主的莊田】大自然中意識省察
文:羅芷芬竹灣聖若瑟靜院 「意識省察30天」祈禱班最後一課於10月中旬結束。那晚,同學們移師到細小而寧靜的辦公室聚會,氣氛溫馨。主的神和我們在一起,各人分享了過去五星期的經驗,與自己、他人和天主重新連結。看到同學們與主在生命中人事物的不同碰觸,很驚歎主親自陪伴的無微不至。第二天省察中重温她們的得著時,內心生出一份渴望,渴望在秋高氣爽的時節安排一天的大自然意識省察活動,讓這份靈性接觸能延續下去。
【心遇聖言】只是相信並不足夠,還必須堅持我們的信仰
文:甘天霖神父 聖母聖心愛子會 甲年常年期第卅二主日 瑪竇在向沮喪的人們寫信——這些人原先一直期待着主的再來,但後來無法看到而感到失落——時,他重新使用了原來的故事來應對;這個原來的故事,也就是耶穌針對以色列人的故事。十個童女的比喻,不再是指以色列,而是等待她新郎(主耶穌)再來的教會(新娘)。因此,新娘在比喻中沒有出現,也是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新娘就是十個童女所代表的基督徒團體。
【信仰.書情】甚麼是依納爵靈修?
文:高卓林 普世聖教會有一個靈修寶庫,當中有依納爵靈修,對教會發展影響深遠,幫助人靈皈向天主,走上成聖之路。《什麼是依納爵靈修?》一書,作者傅來明神父(David L. Fleming, S.J.),以深入淺出,精簡達練地闡釋依納爵靈修獨特的理念和精神,是學習依納爵靈修不可多得的好書。
【聖經人物傳】諾厄洪水滅世=「還原」創世(Undoing Creation)
文:梁展熙博士(S.Th.D.) 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雖然在過往幾期,我們都強調在閱讀《創世紀.第六至九章》時不應過度執著當中不同來源傳統的分野,反而應該視其為一整個故事。我們甚至可以從現時的——即經司祭傳統所修訂的——〈洪水敘述〉的結構分析中看到聖經作者有意把他們手頭上的不同傳統揉合為一。不過,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由於司祭傳統乃《五書》的最後編修者,因此,從《五書》的最終模樣看來,司祭傳統的神學重點和角度也確是最突出。在〈洪水敘述〉中,則莫過於他們把「洪水」視為天主創世工程的還原、撤消、收回(the undoing of creation)。
【教父】(5) – 若望宗徒的弟子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姚子汶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討論過聖依納爵.安提約基雅,並向我們介紹另一位宗徒教父:聖玻里加.斯米納(St Polycarp of Smyrna)。玻里加出生於公元69至70年之間。根據聖依納爵的說法,玻里加是聖史若望——即:耶穌所愛的門徒(若13:23;19:26;20:2;21:7, 20)——的門下弟子。此外,聖依納爵又說玻里加是宗徒們親自任命為斯米納(Smyrna)的主教。
我45天的傳教使命(2)
文:馮瑞芬修女 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 除了會合同學外,我還見了很多在多倫多生活的老師及朋友,還有「小弟」,他是從前我在中環教要理時四名導師之一,看到他女兒,孫子,和他一臉的喜悅,見證了他的信仰生活,還有在多倫多我們香港的成果Christina和她已去世的丈夫,都是很熱心很高興能有機會認識在學校附近的聖德肋撒小學的幾位教友,他們除了校花外,都是男士,都是熱心的教友,有的每晚誦念家庭玫瑰經,有的兒子要做神父,有的是超齡輔祭,他們都是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出他們的信仰生活。可能我以前不是做牧民的,到目前為止仍未認識香港男士有唸家庭玫瑰經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