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十八主日(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 12: 13-21 在今天的路加福音中,我們要討論的是對於金錢的價值觀。這是一個常常不斷被提起的話題。人群中一名男子希望耶穌告訴他哥哥跟他分家產。根據梅瑟的律法,一般的規則是大兒子可以收到小兒子雙倍的財產。如果有爭議的話,通常會由一位辣比(師傅或老師)主持公道,這也是為什麼那名男子去找耶穌的原因。當然,耶穌對於這樣的問題並不感興趣,也不想介入。有人為了想中六合彩而奉獻九日敬禮,或是當我們祈求天主讓我們生活富裕時,耶穌會怎麼想呢?耶穌藉着這個機會,為各式各樣「物質的貪婪」下了註解。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43) 聖子怎樣從聖父出發而來?聖神如何由聖父聖子所共發?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聖言的出發 上一篇我們談論到聖多瑪斯如何解釋天主有兩種出發:「言之發出」和「愛之出發」(《神學大全》第1部,第27題,第3節)。第一種出發是天主理智的行為,第二種是天主意志的行為。第一種出發是聖子(天主聖言)的出發,祂發自聖父,第二種是聖神(天主的愛)的出發,由聖父和聖子所共發。 聖子如何從聖父理智的運作出發而來?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人的胚胎的尊嚴與權利】(1) 胚胎的本質與尊嚴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在未來的兩篇特稿,我將談談[人的胚胎的尊嚴與權利]。我會在這第一篇,嘗試解答:人的胚胎的本體地位和他/她的尊嚴。 人的胚胎 從生物學和人類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早期胚胎的本體地位是什麼?通過人的最初八星期的發展階段,他/她已被稱為人的胚胎。他/她的生命始於受精或受孕:當擁有23條染色體的精子核細胞和同樣擁有23條染色體的卵細胞融合一起,形成受精卵(擁有46條染色體的單一細胞),具備獨特的遺傳繼承物……獨特的人類基因組,都不同於其母親或父親的。就如Kevin O’Rourke 神父所說:「當受精卵(zygote)在受精的那一刻,他不是有作為人的潛力,但是一個有潛力的人。」Jacques Berthelet主教説得更直接:「胚胎就是我們中的一員。」受精卵(zygote)已再不是[某物],應稱為[某人]。在他/她的生物學維度而言,人的胚胎不僅是一叢細胞,而是一種人類物種的新生物機體,這人正開始了他/她的發展階段——向前進發。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平信徒的見證 瓜達露佩永遠相信並接受在她身上發生的一切都是好的(二)

文:徐祁霞 1950年3月,聖施禮華邀請瓜達露佩前往墨西哥,好把主業團的訊息帶到那個在遙遠的美洲,在當時是鮮為人知的國度。一位從未見過瓜達露佩的墨西哥律師見證了她在墨西哥短短的六年裡,留下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影響:「看到她在面對不可能的任務時,她的信德和自信心堅定不移。她實在的活出聖施禮華的超然精神:雙腳牢牢地站在地上,卻海闊天空地馳騁夢想……滿懷對天主深厚的信仰,瓜達露佩認清一切都是天主的旨意,因此,去了一個完全陌生,沒有任何謀生之道能帶給她『安全感』的地方,而在那裡開始生根。」在瓜達露佩聖母的護佑下,她在墨西哥開創了幾所大學生的宿舍;參與開辦高中;成立移動式診所,在最窮困的山區和偏遠地區提供醫療檢測,及免費的藥品。最大的冒險莫過於把一個位於Morelo省的蒙特法爾科(Montefalco)糖廠的廢墟重建為社區學習中心,來幫助周邊地區的農民家庭。現已有五千位年輕人及無數的成人受惠。今日已被改建為會議和避靜中心,以及兩所教育機構。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走一趟有愛的朝聖路:聖雅各伯之路】(5) 那裡是有窮、甚麽是無盡

文:閑人 我們帶着急速的腳步,經過聖方濟教堂、聖馬丁修道院,再繞過噴泉、跨過台階,終於到達目的地奧巴拉多羅廣場。抬頭向上看,高聳入雲的聖地牙哥德康波斯特拉主教堂矗立於眼前,氣勢磅礴,雄偉得令人驚異。凝望着雅各伯的聖像屹立在教堂的巔峰,震撼人心,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這一刻,朝聖路上的雨水、汗水和淚水已盡化成感恩、讚美與動容。 環顧四週,在遠處有騎單車的朝聖勇士亢奮地舉起戰車,在中央有少男少女鼓舞得歡呼吶喊。在我們當中,神父和小馬興奮得扔下背囊、蹦跳躍起,八月先生在揮舞國旗,眾女將們有的躺着拍、有的蹲着照。當下每一個角落,老少中青也流露出喜極之情。 可惜、因為內部工程,朝聖者未能跨過榮耀之門,亦無法一睹重量達八十公斤的吊掛大香爐,在大殿空中飛盪的驚人場面!也許這遺憾將成為聖年時再走一趟朝聖之路的理由。各人從另一通道進入殿內,雖然每寸空間都被層層的鐵架和厚厚的帳幔遮蔽,但跟隨着人潮可由祭台後方的小小通道上去,以秒刹的速度從雅各伯聖像的背部擁抱其金身,也總算是與聖雅各伯零距離相會了。接過老神父手中的祈禱文,再沿樓梯走進地下室,短暫停留在聖人的靈柩前祈禱後,便要步離大殿。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頒發證書,憑朝聖護照及所蓋的印章,全體成員皆成功領取以拉丁文書寫的朝聖證書。傳說擁有這證書的人,死後可獲赦免一半的罪過。 古城外九十公里的菲尼斯泰爾(Finisterre)被稱為大地的盡頭,儘管在地理上葡萄牙的羅卡角(Cabo da Roca)才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但卻絲毫沒有減少我們對菲尼斯泰爾的仰慕。朝聖路上最後一塊刻着0公里標示的石碑,就在此地。上輩子的朝聖者會在這裡脫去鞋、燒掉衣服,代表結束舊我,開始新生。葡萄牙詩人賈梅士(Luís Camões)曾經寫過:「陸止於此,海始於斯」【註】。歸零既是結束,也可以是個開始。那麽、那裡才是有窮,什麽又是無盡? 人生就是一場冒險歷程,在每段經歷中,天主讓我更新,成為更棒,也一點一滴地告訴我此生的目的、未來的方向。「善良忠信的僕人……進入你主人的福樂罷!」(瑪25:21) 【註】原文是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葡萄牙語)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最好的祈禱

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現代人流行講究理性,但高舉理性的人一般會覺得在人生中遇事要祈求上主是相當困難。對他們來說,朝拜天主,事事感恩,反而容易,因為承認(1)生命是個恩典和(2)世上有個超性的存在——我們稱祂為天主——是理性容易信服的事。但要求這個超性的存在來解決我們的日常事務,就似乎是太天真,甚至不應該,因為這樣好似把這個超越人類的存在拉得太接近人。然而,祂那維持一切存在的天主,難道不也會支持我們安然渡過一切日常生活中所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嗎?還是我們所認識到那些物理學上的、心理學上的、經濟學上的,以及社會學上的法則真的是如此包羅萬有,以致連容納天主的些微空間也沒有?難道這些法則不是祂無時無刻維持我們的存在的奧蹟的一部分嗎?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 11:1-13   上周我們讀到瑪利亞坐在腳前聽他說話的故事,今天的福音就是接續在耶穌稱讚瑪利亞的章節之後。路加福音被稱為「祈禱的福音」,因為路加福音談到耶穌祈禱的次數比其他福音多很多,尤其是在耶穌每次公開活動以前,例如:耶穌受洗時、揀選十二宗徒前、伯多祿宣認耶穌是主之前,以及受難前的山園祈禱。今天我們看到耶穌再次獨自一人地祈禱。對耶穌來說,祈禱是和天父溝通最自然的方式了!有時他祈求天父幫助他做出正確的決定,有時獻上感謝或讚美、有時替別人的需要代禱、有時只是單純的陪伴天父。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42) 我們如何運用哲學來理解天主聖三?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天主向有智慧的受造物揭示了自己。所以祂期望我們使用我們的智力來理解祂告訴給我們祂自己的事情,包括天主聖三的奧秘。哲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工具,好能讓我們對信仰進行智力的探索。 哲學的最基本用途是解釋概念和定義我們在神學中使用的詞彙。當天主向人揭示自己時,祂使用了人的言語;祂沒有使用我們完全陌生的概念或詞彙。這就是為甚麼我們可以以類比的方式談論天主(參閱《速食神學》第36篇)。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最好的.最不需要粗勞的

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讓自己為這事為那人忙得透不過氣來(所謂「行動主義」:activism),是人類揮之不去的一種病態心理。事實上,按《路》所載,為了突出當下行文的神學思想,耶穌有時對款待祂的家主也不大友善(見路13:37ff.)。在今天福音選讀中的耶穌的款待家主——瑪爾大——正正面對著這個問題。因為這就是她想要的:為自己十分尊重敬仰信靠的耶穌事事忙。沉醉在聆聽耶穌說話的瑪利亞,卻被瑪爾大打斷,並要求她去一同幫忙準備食物。假若她根本都不明白她忙碌地準備一切是為了甚麼,那她又何必去準備呢?假若一個人並不打算接受那與他生命尤關的訊息,那麼他去準備一切的這個行動,到頭來反而會使他走入死亡。當然,一個好的家主會盡量把最好的拿出來款待客人。可是,假若一個人平時沒有好好儲備,到有客人來的時候,又拿甚麼來款待他呢?因為,有客人來的時候,即使家主拿出來款待客人的美酒佳餚很豐盛,這也並不是最重要的。「瑪爾大,瑪爾大,你為這許多事操心勞碌,其實,真正需要的只有一件」。當然,耶穌並不是說瑪爾大所做的一切是一無是處,但瑪利亞選擇了的肯定是最正確的:聆聽耶穌。比起把房間好好打掃和一枱豐富的美食,更重要的是用心地聆聽祂的說話。這樣,我們才懂得好何準備餐桌。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三十八章:馬丁路德(I)

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十五世紀的教會活於紛爭和危機之中,以及瀕於解體的邊緣。但舔過了傷口,重新組織之後,便繼續往前走。雖然沒有把所有問題解決以及把痛傷治療,但亦克服了危機和重現生機。教會內彼此溝通的能力削弱了,但最嚴重的是曝露了教義上、體制上和組織上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