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我們的原祖父母墮落的故事固然是個壞消息。但天主永不會讓惡戰勝善。祂立刻承諾糾正因原祖父母拒絕天主的永恆的幸福的邀請所帶來的惡 。壞消息緊接著好消息。當人拒絕計劃一時,天主提出了計劃二。 在創世紀(3:15)中,天主對蛇說:「我要把仇恨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後裔和她的後裔之間,她的後裔要踏碎你的頭顱,你要傷害他的腳跟」。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天主教教理》對死刑的立場】從接受到廢除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我們將簡明地,從《天主教教理》(下稱《CCC》)的教導角度去看死刑,更會帶大家一起從1992、1997至2018這三個階段,看其發展過程,並稍作評論。筆者希望能令大家全面瞭解《CCC》對死刑的教導:首先,我們探討《CCC》1992原有版本;接着便是談談1997最終修改版;第三階段,我們會討論1997年版本的2018修訂版;最後,我們會嘗試回答以下這個問題,作個扼要的總結:關於《CCC》在死刑的不同訓導,我們是真正在處理教義的和諧發展還是斷絕?
【速食神學】(56) 如何從惡中獲得益處?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惡是一個現實,我們需要學習如何面對、接納和聖化它。實踐它如整生的功課。很多人終其一生不斷投訴惡,或逃避惡,或以其為被動或懶惰的藉口。但是,如聖施禮華所言:「如果說我們人類,苦是常常有得受的話,那麼,再把它白白浪費掉,豈不是太傻了嗎?」
【論盡家庭】(3.9) 我們沒辦法下棋了
文:梁敬之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及認可督導 因為基督是我們的和平,祂使雙方合而為一;祂以自己的肉身,拆毀了中間阻隔的牆壁,就是雙方的仇恨,並廢除了由規條命令所組成的法律,為把雙方在自己身上造成一個新人,而成就和平。(厄弗所書2:14-15)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 21:5-19 這個禮儀年即將要進入尾聲了。下個主日就要慶祝禮儀年的最後一周,也就是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因此,今天教會邀請我們為末世做好準備。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即便是我們花了一輩子在規劃我們的人生,都只是暫時的。
有關女性生殖健康及權利、女性權益之反思
文:余碧雯醫生 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委員 女性生殖健康狀況 每個女性都有權知道自己生理週期以及身體狀況的運作,但很可惜,大部份的女性都沒有機會被提供相關的知識。據資料顯示,有八成以上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均面對著與月經週期相關的問題。例如較常見的月經週期紊亂、荷爾蒙分泌失調、經前綜合症、不正常陰道出血、多囊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聖言啟航】邁向世末 現在行動
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我們來到了禮儀年的末二主日,尤其清晰的是禮儀的用意:讓我們面對此世終未的課題。對《路》作者所屬的教會團體來說,他們面對着教難(外在的危難)以及背教(內在的危難),他們需要的是堅守基督信仰宣認的鼓勵。這些內外的逼迫就是天主對人類歷史施行審判的前奏,屆時祂將讓義人成義,並毀滅不義的人(見讀經一)。
【論盡家庭】(3.8)告解聖事
文:梁敬之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及認可督導 所以你們要彼此告罪,彼此祈禱,為得痊癒。 義人懇切的祈禱,大有功效。(雅各伯書5:16) 一天,詭計多端的么兒一面苦惱,雙眼通紅。他著急地對太太說:「我被魔鬼纏住啦!我上課時不想與同學傾偈,但我每次都忍不住。媽媽,我想辦告解。」 難得孩子願意,太太安排兒子見神父辦修和聖事。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四十四章:聖公宗
文:Vitor Teixeira 譯:余漢釗 聖公宗是指英國教會成員的信仰及立場,同時這裡亦涵蓋了與她共融的英國前屬地、美國及前殖民地的教會。這些教會全部接納了英國的改革或由此而衍生出的其他地方教會,其最重要是她的教理、組織架構及禮儀。這是包括了英國本土或曾在她旗下的地方。我們在此要談一些與天主教接近的人物,以及聖公會是甚麼。
【聖言啟航】唯有愛 雖死仍生
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卅二主日 為了更好地細味今天的禮儀,我們有需要回到過去,回到兩千年前的時空,以耶穌當時當地的角度來切入信仰討論。這並不只是空談,反而非常實用。畢竟,每個世代有宗教信仰的人,事實上,都一直在與這些議題搏鬥。 與不少現代人一樣,古猶太人一般都相信善有善報:從父祖輩手上繼承的和平與財富(古時多指土地等不動產)、長壽、兒孫滿堂【儘管在現代社會中只有極少數人視子女眾多〔這裏指六個或以上〕為一種祝福】(見申4:40; 6:1-3等)。然而,每次國難當前之時,自然會使人疑惑,人生的意義是否另有所指。在主前第二世紀的一場大迫害中【慣稱:瑪加伯起義】,不少良善勇毅的年青人,未及擁有田產、生兒育女便從容就義,遑論長命百歲,福壽雙全。善惡有報在哪裏?在先知書及聖詠集中只見萌芽的來生思想便正式生根。古猶太人所相信的死後復活,所指的是整個人(包括肉身和靈魂)的復生,這與希臘思想中的二元論截然不同,古猶太人也無法想像到一種只有靈魂的死後存在【對他們來說,那是一種降了格的存在】。當時,有些猶太人相信只有義人才會復活,那些不義之徒卻是人死如燈滅,永墮虛無。看來,這是讀經一中我們聽到的那些瑪加伯殉道者的信念。與《瑪加伯傳》(上、下)同期成書的《達尼爾傳》,則相信全人類在末日的復活:義人得生命,惡人被永罰(見達12:2)。這也是《新約》作者們所預設的想法,如見若5:29;瑪25:31-46。無論如何,這信念給了正面對迫害的人一道強大的力量去滿懷希望地抗衡他們的迫害者,並能夠以難以言喻的忠信來把天主聖名置於此世一切權力的野心(或雄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