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 24:13-35 今天的福音記載兩個門徒離開耶路撒冷,在路上遇見復活耶穌的情節。他們的心眼被蒙蔽,沒有認出耶穌來。門徒們跟我們一樣都是旅途中的朝聖者。走在耶復活耶穌生命的道路上,認不出祂,或許是因為我們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又或者是因為他們不願意相信耶穌真的已經死了這個事實。耶穌的死亡對門徒們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因為祂尚未完成祂的使命。但耶穌的使命又怎能是我們可以輕易了解的呢?有時候生命中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領悟或明白的,這些認知上的死角,往往也是阻止我們認出耶穌的原因之一。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77) 如果聖神會引領我們,那麼我為甚麼需要教會?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聖保祿在致信給弟茂德時說,天主「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4)。人要「尋獲真理的知識」,他們需要被教導和引導。他們需要一位老師和一位牧者,使人「將有從東從西,從北從南而來的人,在天主的國裡坐席」(路13:29)。
年歲的富饒 長壽是一份寵幸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教宗方濟各最關注的主題——特別是在他出外訪問時——那就是老人問題以及他們在教友社團和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有關這個話題的最新消息,是於2020年1月31,在梵蒂岡發表的。 首屆年長者牧靈國際研討會於2020年1月29日至31日在羅馬宗座奧斯定學院舉行。這次大會的主題是[年歲的富饒]。這個領導性的大會是由梵蒂岡的平信徒暨家庭與生命部主辦;也是由一直以來都有輔助長者的溢昇會(Ascending Life),幫助籌備這研討會。我們獲悉,有約550名專家和牧民工作者,來自60個國家,前來參加這個國際交流。
「亞肋路亞」有何意思?
在封齋期的40天裡,各禮儀中的「亞肋路亞」都消失了;但復活節後,「亞肋路亞」又重現各禮儀中,甚至在各禱文中多次地出現。然後,到了聖週六的夜間禮儀,主禮更會重複地誦念或詠唱這一句。究竟「亞肋路亞」有何意思?這一句與復活期有何關連呢?
【聖言啟航】修和與寬恕 慈悲的果實
文:梁展熙 甲年復活期第二主日(慈悲主日) 復活期主日的讀經安排,與其他禮儀節期的有別。在主日彌撒中,讀經一並非取自《舊約》,而是取自《宗徒大事錄》。而且,選取的原則,也不是為了與福音選讀相呼應,而是讓我們依序接觸初生教會的歷史。 今天讀經一所選取的,是《宗》中四段總結初生教會發展歷程的第一段(2:42-47)。總結的是自伯多祿於五旬節聖神降臨時的宣講吸引來自(當時的已知)世界的各個地區的猶太人(見2:5)後,初生教會成長的第一階段。當然,在總結的同時,《路—宗》作者也把他理想中的教會生活投射到這段總結之中。然而,話雖如此,當中也反映出初期教會如何理解耶穌對祂的團體的使命和生活的要求:「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祈禱」(42節)。
Exultet逾越頌
陳思穎 今年的逾越節三日慶典,相信為我們這一代人,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逾越節。由於疫情肆虐,為著信友們的健康著想,我們的教區決定直播逾越節三日慶典的禮儀,讓信友們可安在家中,與全教區以至全球的其他所有信友,一同以心神朝拜死而復活的基督主耶穌。 在今年的聖週星期六晚上的「至聖之夜逾越節守夜禮」的講道中,李主教邀請我們在禮儀完結之後,再一次細讀及詠唱《逾越頌》,以重溫天主從舊約已開始而延續至今的救恩。 藉此機會,筆者整理了一些資料,介紹一下《逾越頌》在「至聖之夜逾越節守夜禮」禮儀位置的擺放,以及此詩歌的內容。
【聖言心語】復活期第二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 20:19-31 今天的福音記載,門徒們因害怕猶太人,而聚集在一起,門窗緊閉。突然間,他們認為早已死亡的耶穌站在他們中間說:「願你們平安!」接着耶穌賦予門徒們使命,接受派遣。你我身為耶穌的追隨者,同樣地也被派遣成為傳教士。門徒最重要的任務是「赦免」,使世人跟天主和好,修補破裂的關係,並能在祂內合而為一。雖然「和好聖事」赦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今天的福音,但這裡所提到的赦免是超越法律效力,宣告一個人不再有罪的行為,是每一個基督徒團體和成員都可以行使的工作。
【速食神學】(76)聖神的恩賜如何幫助我們?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當我們接受聖洗聖事時,天主賦予我們超性美德——信德、望德和愛德。但天主並不滿足於此——透過聖神的行動,祂賦予我們更多。《天主教教理》第1830點告訴我們:「基督徒的倫理生活是由聖神的恩賜所支持」。
【聖言啟航】基督已復活了 亞肋路亞!
文:梁展熙 甲年復活主日 基督已復活了!亞肋路亞!隨着我們進入復活期,禮儀讀經的安排也有了變化。在復活期內,讀經一均選自《宗徒大事錄》,而不是《舊約》。禮儀就在慶祝耶穌復活的今天,為我們選取了初生基督徒團體——教會——向外邦人傳教的一幕。
【速食神學】(75)五旬節的火是甚麼意思?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五旬節日一到,眾人都聚集一處。忽然,從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好像暴風颳來,充滿了他們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開好像火的舌頭,停留在他們每人頭上,眾人都充滿了聖神,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起外方話來」(宗2:1-4)。 「聖神的降臨使教會呈現於世界面前。聖神的恩賜開創了『分施奧跡』的新時期:教會的時期」(《天主教教理》第1076點)。當聖神來臨時,教會隨之誕生。聖神以火的形象出現,把宗徒由笨拙而又擔憂的追隨者轉變為福音--耶穌基督--的聰明而勇敢的講道者。祂是「轉化一切所接觸東西的火」(《天主教教理簡編》第139點)。要見證這轉變,只需閱讀《宗徒大事錄》第2章的餘下章節。在那裡,我們會發現伯多祿講話具有權威和膽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