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天主聖子……用人的手工作,用人的理智思想,用人的意志行動,用人的心去愛。祂由童貞瑪利亞誕生,確實成了我們中的一個,除了罪惡外,完全與我們相似」(《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第22點第2節,引用於《天主教教理》第470點)。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如何訓練教會合唱團】(7)為彌撒專用經文選擇音樂
文:龐保頤(Aurelio Porfiri) 我在前幾章裡用了精確的概念指出禮儀是甚麼,來強調為禮儀選擇音樂的重要性;這不是遵循個人品味。如果沒有好好地培養個人品味,它不會成為好的指引,尤其是為彌撒專用經文(Proprium Missae)選擇音樂。
【聖言心語】主顯節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 2:1–12 「主顯節」外文稱為Epiphany,意思是天主的顯現或顯示。這慶節始自東方教會。東方教會,以東方賢士的前來朝覲,慶祝耶穌的誕生,同時紀念主受洗與加納婚宴,因而主顯節是東方教會的聖誕節。西方教會後來才在聖誕節後加入紀念賢士來朝的主顯節。事實上,兩個慶節都是以慶祝天主子降生成人的奧跡。
【論盡家庭】(3.12) 聖誕禮物
文:梁敬之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及認可督導 天主終於俯聽 了我,也傾聽了我哀號的祈禱……(聖詠66:19)
【聖言啟航】世界重重黑暗 萬民之光始生
文:梁展熙 甲年聖誕期主顯節 今天的讀經一取自依60:1-6,主要是因為當中提到駱駝帶着列國的財寶——包括黃金和乳香——來到耶路撒冷。再加上聖詠第七十二篇,就成了《瑪竇福音》中賢士們跟隨異星指引尋找新生的猶太人君王這一幕的文化元素背景。《依.第六十章》成書的歷史背景,是巴比倫流徙的時代,他們的鄉土被蹂躪,他們的子民被流亡。在這情況下,依撒意亞先知為了安慰耶路撒冷的居民,使用了深沉漆黑中的一道????光的圖像。儘管被蹂躪破壞的耶路撒冷猶如陷入黑暗之中,天主卻仍然沒有放棄這城市。天主的榮光照射在以色列身上,把整個民族從黑暗中拯救出來,帶到光明之中,也就是從奴役中拯救出來,使他們重獲自由,彷彿當年天主所施行的出谷事件一樣。
凍卵、雪胚胎的迷思
文:李潤龍 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委員 「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天主祝福他們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參閱1,27:28)。 「為此人應離開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為一體。」(參閱創2,24)
【天主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四十九章:楊森主義
文:Vitor Teixeira 譯:余漢釗 經過了十六世紀新教改革漩渦和脫利騰大公會議而起的公教改革後,到了十七世紀興起了一派被視為異端的學說,並在教會中引起很大的衝擊,那就是楊森教派。這是一個宗教運動,是因楊森(Cornelius Jansen, 1585-1638)而得名。他是一位神學家及法蘭德斯(Flanders)天主教教區主教,他的主要著作是死後才出版的《奧古斯定》,此書的出版令神學界產生了很大的爭議。從這部著作引起了三大楊森派的議論:神學、倫理靈修(這在十七和十八世紀的嚴格倫理學上發生了很大的影響)和政治方面(這主要是反耶穌會和反加利剛主義——強調法國教會的獨立)。加利剛主義(Gallicanism)成了法國的主流派系,且是最具危險性的和走向異端的傾向,故受到了最無可辯護的譴責。
【聖言心語】將臨期第四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 1: 18-25 今天的瑪竇福音敘述了耶穌誕生的過程。這段福音主要是告訴我們,耶穌是因聖神的力量而降孕,以及確認若瑟、瑪利亞與耶穌的關係。瑪利亞是耶穌的母親,但若瑟卻不是他的父親,然而天使告訴若瑟不要害怕娶瑪利亞為妻,因為她所懷的孩子是出於聖神的。傳統猶太人的婚禮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配婚的階段,往往是由雙方父母親或媒人在孩子們仍然年幼時,就已預先安排好了。
【速食神學】(61) 解釋兩性一位的結合時,我們能避免犯下甚麼錯誤?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由於「道成肉身」本身是一個奧秘,所以嘗試解釋它或有可能引致錯誤。就如天主聖三的奧秘這例子一樣,錯誤理解兩性一位的結合(hypostatic union)會衍生更多謬誤。如果耶穌基督有兩個本性,祂如何只是一個位格呢?為了解決這表面上的矛盾,一些人嘗試否認耶穌基督是人這事實,另外一些人否認祂是天主這事實,也有人說在基督內有兩個位格結合!其中,有些錯誤時至今日依然重複發生,但有細微差異。讓我們一起探討這些錯誤,以預防墮入它們和意圖加深對耶穌基督的奧秘的理解。
【聖言啟航】嬰孩誕生 主諾成真
文:梁展熙 甲年將臨期第四主日 話說在主前736年,亞述帝國威脅大舉進攻南國猶大。朝廷中有些人進言,建議當時在位的阿哈次王與其他鄰近的小國結盟,共同抵擋亞述大軍。然而,亦有另一些人,依撒意亞先知也包括其中,卻告訴他要以靜制動。他們認為,對阿哈次來說,以不變應萬變乃最佳策略。可是,阿哈次王自己卻反而傾向與亞述帝國立約,只充作其藩屬,為求(靠自己的政治謀算來)拯救自己和自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