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itor Teixeira
譯:余漢釗
經過了十六世紀新教改革漩渦和脫利騰大公會議而起的公教改革後,到了十七世紀興起了一派被視為異端的學說,並在教會中引起很大的衝擊,那就是楊森教派。這是一個宗教運動,是因楊森(Cornelius Jansen, 1585-1638)而得名。他是一位神學家及法蘭德斯(Flanders)天主教教區主教,他的主要著作是死後才出版的《奧古斯定》,此書的出版令神學界產生了很大的爭議。從這部著作引起了三大楊森派的議論:神學、倫理靈修(這在十七和十八世紀的嚴格倫理學上發生了很大的影響)和政治方面(這主要是反耶穌會和反加利剛主義——強調法國教會的獨立)。加利剛主義(Gallicanism)成了法國的主流派系,且是最具危險性的和走向異端的傾向,故受到了最無可辯護的譴責。
楊森主義是甚麼?為甚麼我們要在此討論它?那是一派談論聖寵及預先注定的學說,是楊森在其著作《奧古斯定》(1640)所提出的。但我們要在此說明的是,以神學角度來看,這派異端理論是先進的、學術性的及有紋路的,而非一般群眾的鄉村社會型、以基督為名的異端運動。這派異端本身表現出教會在脫利騰大公會議之後獲得了知識地位。
該著作闡釋了聖奧斯定對聖寵及預先注定的解說,且受教會接受的論題。楊森辯稱救恩的聖寵只會賞給那些自出生以來便被選定的人,而不會理會其是否自由行事及其努力。這理論的中心思想是來自魯汶大學(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教授白烏斯(Michael Baius, 1543-89)的著作,而該等著作於1567年已受到教宗庇護五世所譴責。但後來依栢爾教區(Ypres)主教楊森拾其牙慧,並著作成書,但亦分別於1643、1653和1656年受羅馬指責,並於1713年給予正式的否定。該書分為五段,楊森解釋說天主聖寵對救恩來說是必需的,但卻是早已預定的,人類就算做足一切善事,都因為原罪的枷鎖而不能改變其靈魂早已預定了的命運。
聖寵與救贖
這救贖的看法與耶穌會的觀點正好相反。耶穌會認為天主聖寵是足夠讓人行善,但前提是他必需是按他自己的主意來決定。楊森明顯地是受了新教改革的影響,如加爾文派的學說,然後利用一些公教的教義以及白拉奇派(Pelagianismus)的理論去解釋原罪、聖寵和人類的自由意志。白拉奇主義是一派異端,否定了原罪的存在、人性的軟弱、奴性的意志,以及依靠聖寵來獲得救贖。楊森認為是原罪才使人類犯錯,故所以人們必須是在完全純潔及悔改後才可辦告解和領聖體,此舉亦令領這些聖事的人數大減。另一方面,而這亦是教會對其予以嚴厲譴責之處:楊森派不再服從教宗、不再恭敬聖母 不再承認教會是天主在世上的代表;亦即是說,質疑教會的地位。
楊森派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特別是在法國,而主要是來自他的友人聖施朗修道院院長(Abbé de Saint-Cyran)。他與波爾羅亞修道院(Abbaye de Port-Royal)及所屬的其他修道院和阿爾諾家族(Famille Arnauld)非常稔熟。這支法國熙篤分會是很受來自上層社會的修士所尊重,並成為了楊森主義的温床,且深受法國貴族及上流人士的歡迎。而熙篤女修道院之所以於1705年被法國路易十四世逐出法國,罪名就是信奉楊森主義,對皇權有重大的威脅。值得在此一提的,當時的法國的司鐸祈禱會(Oratorianus)、加爾默羅修會(Carmelites)及道明會都是支持楊森派的。
楊森派人士從未自認是異端及分裂派的,他們是維持着自己是天主教徒,只有反對他們的人才稱呼他們為楊森派。與楊森派有關的一位知名人士就是法國哲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而這位哲學家有一位姊妹也是在波爾羅亞做修女的。當他探訪修道院的時候,竟成了一位很熱心的教友,甚至一度與隱修士一同生活,成為了波爾羅亞隱世人士的一份子。1656年,著名法國神學家安多尼亞爾諾(Antoine Anauld),他的兩位姊妹也是波爾羅亞修道院院長,但仍被逐出索邦神學院(Faculté de Theologie de Sorbonne),因為他在聖施朗院長死後做了楊森門徒的領袖。而他被逐的理由是他拒絕執行羅馬教廷譴責楊森信徒的命令。反之,他在同年寫了維護楊森信徒的信件,說他們的嚴格的神修是對抗耶穌會的錯誤及散慢態度。
1670年起,楊森派失去了它的光芒,不再是他的對頭人甚至是王室的威脅。它的信徒雖然為數不少,但大多數是流亡海外。到了1713年,教宗克萊孟十一世頒佈了「唯一聖子」詔書,大力譴責當時的楊森派領袖貴斯耐(Pasquier Quesnel, 1634-1719)的101條信理,給予了楊森派沉重的打擊。楊森主義亦為此向外發展,伸延至奧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及荷蘭等地。其實,楊森主義的真正問題是政治上的,它的加利剛傾向才令法國皇權及羅馬教廷擔憂。黎塞留(Cardinal de Rechelieu, 1585-1642)和馬札然(Cardinal Mazarin,1602-1661)是它的最大對手。不過,在1789年時的法國大革命時代,一成的法國聖職人員是支持楊森主義的,可見楊森的影響是多麼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