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經人物傳

【聖經人物傳】若瑟-題外話:《聖經》敘述的時間

文:梁展熙 在讀到《創世紀》第四十一章,講到若瑟在法郎面前表現出色,終於翻身的時候,旁述告訴我們:「法郎給若瑟起名叫匝斐納特帕乃亞」(45節上a)。我們之前從若瑟的國族身份認同的角度切入解讀過這一句話的重要性;現在,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這句話的重要性:《聖經》敘述的時間/日期問題。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經人物傳

【聖經人物傳】若瑟 – 計劃執行 (7)

文:梁展熙 在上一期,我們看到,在若瑟終於在異鄉出人頭地時,他決定要忘記過去,忘記自己過去的身份。於是,他「給長子起名叫默納協,說:『天主使我忘盡了我的一切困苦和我父的全家』。給次子起名叫厄弗辣因,說:『天主使我在我受苦的地方有了子息』」(創41:51–52;《思高》譯)。很明顯,從他替兒子所起的名字來看,一方面,他要從此忘記自己的過去和父親一家;另一方面,他也對現在在異鄉的新生活有所希望。簡言之,就是要徹底忘記年少時所經歷過的一切,全心迎接將來的心情。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經人物傳

【聖經人物傳】若瑟 – 覲見法郎 (3)

文:梁展熙 在上一期,我們看到若瑟在法郎——即:埃及法老王——面前,替他解夢,七年豐收之後有七年饑荒,他並同時向法郎提出建議:豐年廣積糧,以備荒年之用。他雖然沒有直接推薦自己,但他在殿前所說的話——「所以陛下現在應當尋找一個聰明,有智慧的人,派他管理埃及國」(創41:33)——很難不讓人有種以退為進的感覺。無論如何,隨著法郎「由自己手上取下打印的戒指,戴在若瑟手上,給他穿上細麻長袍,將金鏈戴在他的頸項上」(42節),他已成為埃及國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管理人——類似中國古代的宰相。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梁展熙博士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經人物傳

【聖經人物傳】若瑟覲見法郎 (2)

文:梁展熙 在上一期,我們看到若瑟終於可以從大牢裏出來。話說在他含冤入獄兩年之後,法郎——即:埃及王,又稱:法老王——做了個怪夢,舉國上下術士無人能解。此時,曾因若瑟替他解過夢而且應驗而心安的司酒長突然記起此事,便向法郎舉薦了若瑟。「法郎於是遣人去召若瑟,人就快把他從地牢裏提出來;他剃了頭,刮了臉,換了衣服,來到法郎跟前」(創41:14)。

聖經人物傳

【聖經人物傳】 雅各伯:人生,還有下一頁(上)

文:梁展熙 不知是不是因為習慣了閱讀故事,而且看過的電影甚多,我們好容易會以為世間一切,彷彿都按照着「起、承、轉、合」的規律在走。簡言之,就好像我們費盡心力,解決了一個我們以為是大得不可再大的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從此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live happily ever after)。可惜,人生在世,不如電影那般,並不是擊倒了一個壞人,或者解開了一個誤會,就可以打出『劇終』兩字,從此再沒有問題。相反,生活總是在繼續,而只要還活出世上,新的問題,就無可避免地會發生。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經人物傳

【聖經人物傳】諾厄——天主許諾.接受現實的不完美(上)

文:梁展熙博士(S.Th.D.) 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在上一期,我們讀到了天主最終出手重整混沌,讓祂所創造的世界重現秩序,讓世界重生。我們又看到〈司祭典〉對這一幕的描述,根本就是其創世敘述的再現,重申這可算是天主的再次創世。可是,聖經作者也已不同的方式告訴讀者,儘管天主已出手重塑世界,世界也回不去最初的美好了。根據較為平鋪直敘的〈雅威典〉,上主在〈洪水敘述〉的結尾說:「我再不為人的緣故咒罵大地,因為人心的思念從小就邪惡;我也再不照我所作的打擊一切生物了,只願大地存在之日,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循環不息」(創8:21–22)。這裏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上主無奈接受現實的意味?至於在這故事中無論細節還是神學都較為著重細節的〈司〉,又如何描寫天主如何面對祂再次創造的世界呢?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經人物傳

【聖經人物傳】諾厄——洪水混沌.滅世重生

文:梁展熙博士(S.Th.D.) 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在上一期,我們從天主要諾厄建造『大盒子』(ark;一般中譯作:方舟)並要他把自己一家人——也即是人類的最後一家人——和每種牲畜的各一對都帶進方舟內,為了逃得大水,能在天地回歸回混沌的酷劫裏倖免於難。我們也花了一些篇幅來談『方舟』一字的希伯來原文在《五書》中另一處的呼應關係,並指出聖經作者想要指出的,確實是天主心繫創造,期盼為世界留一點血脈的心意,也不是著眼於字面的意思要我們去尋找方舟。既然,天主為世界各物種都留了一脈『遺民』,我們可想而知,天主最終都會出手,重整混沌,讓祂所創造的世界重現秩序。簡言之,就是讓世界重生。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經人物傳

【聖經人物傳】諾厄——方舟:大水上的木櫳.人類的新希望

文:梁展熙博士(S.Th.D.) 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在上一期,〈雅威典〉和〈司祭典〉分別認為,因為人心的邪惡以及人的「敗壞」(corrupt)和「暴戾」(violence;《思高》:強暴),上主決定以洪水滅世,讓祂的創造重歸混沌。可是,祂並沒有讓祂創造的一切都歸於虛無。祂為世上的一切動物都『留了一手』,有諾厄一家,各種動物有雌雄各一對(或七對,視乎細節屬〈威〉或〈司〉)。總而言之,儘管滅頂之災躲不過,但在洪水要來之前,聖經作者已經讓讀者放心,這次災難——或天罰——總有倖存的『遺民』(remnant),世界有『從殘斷的樹幹裏生出嫩枝』(shoot from a stump)的可能。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經人物傳

【聖經人物傳】諾厄——洪水滅世的因由;重新開始的希望

Edward Hicks – Noah’s Ark (1846) 文:梁展熙博士(S.Th.D.) 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在上一期,我們稍稍探討過,《創世紀.第六至九章》的〈洪水滅世〉——尤其是按照「司祭傳統」的理解——是天主對自己創世工程的還原、撤消、收回(the undoing of creation)。按「司」的傳統,天主藉創世所賦予世界的秩序,在於祂把一切混沌——以亙古大水為象徵——逐步區別開來,讓萬物有繁衍生息的空間,包括穹蒼與大地之間的空間——即:天空,以及大地之上的空間。現在,透過取消穹蒼的隔水功能,並讓地下的水上湧,天主讓一切重歸混沌,要把祂一手創造一切重歸虛無。究竟是什麼原因,驅使天主會下如此令人難以想像的決定?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經人物傳

【聖經人物傳】諾厄洪水滅世=「還原」創世(Undoing Creation)

文:梁展熙博士(S.Th.D.) 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雖然在過往幾期,我們都強調在閱讀《創世紀.第六至九章》時不應過度執著當中不同來源傳統的分野,反而應該視其為一整個故事。我們甚至可以從現時的——即經司祭傳統所修訂的——〈洪水敘述〉的結構分析中看到聖經作者有意把他們手頭上的不同傳統揉合為一。不過,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由於司祭傳統乃《五書》的最後編修者,因此,從《五書》的最終模樣看來,司祭傳統的神學重點和角度也確是最突出。在〈洪水敘述〉中,則莫過於他們把「洪水」視為天主創世工程的還原、撤消、收回(the undoing of creation)。